上班沒空只能晚上運動 專家:戶外夜跑等於慢性自殺

女子因壓力過大想慢跑運動,網友與醫師提醒空污嚴重時戶外運動風險高。(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一名女子因壓力過大引起皮膚過敏,醫師建議每天慢跑,她猶豫晚上下班後選擇公園或操場運動,貼文引發討論,網友建議改在室內運動;長榮大學職業安全與衛生學系副教授張振平指出,晚上空氣污染最嚴重,PM2.5沉降地面,劇烈運動易吸入大量懸浮微粒,可能引發氣喘或缺氧;胸腔科醫師蘇一峰也警告,空污嚴重時戶外運動,等同於慢性自殺,建議選擇室內或空氣較佳場域。

原PO近日在PTT發文表示,因近期壓力過大導致皮膚過敏,醫師建議她利用每天的空閒時間慢跑運動,因此想請教網友,下班後晚上到公園或學校操場,哪裡比較適合運動。

貼文引發討論,許多網友認爲空氣品質不佳,不適合在戶外運動,建議選擇運動中心,或是在家做瑜珈、舖軟墊原地慢跑,甚至能邊看劇邊運動,延長持續時間,但也有人推薦鄰近小學操場,指出晚餐過後常有居民散步、學生打球。

據《Heho健康網》報導,長榮大學職業安全與衛生學系副教授張振平指出,晚上是空氣污染最嚴重的時段,因白天累積的交通廢氣加上氣溫下降,PM2.5等污染粒子會沉降在地面,此時進行劇烈運動,吸入的懸浮微粒量會大幅增加,可能造成支氣管阻塞、氣喘發作,甚至缺氧導致心臟驟停。此外,晚上運動通常發生在一整天工作勞累之後,身體負擔更大,交感神經亢奮,也可能加重健康風險。

另胸腔科醫師蘇一峰曾在個人部落格指出,許多人沒有注意空氣品質,即使空污「紅紫爆」時仍外出跑步,等同於慢性自殺,因一般人一天的呼吸換氣量約有1萬公升,而在劇烈運動,尤其是有氧運動時,換氣量會增加到平時的10至20倍,若空氣品質不佳,吸入體內的懸浮微粒數量將遠超想像。

蘇一峰建議,最好改在室內運動,若必須在戶外,則應選擇空氣較好的場域,例如公園,以免還沒得到運動帶來的好處,反而先傷了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