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西安西鹹新區以1045個“最小平安單元”築牢大平安基石
來源:法治日報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孫立昊洋 馬金順
“太平中學門口有可疑人員強行闖入。”突然,屏幕上彈出一條警訊。保安衝出、網格員包抄、民警疾馳……1分鐘內自救控制、3分鐘內協同處置、5分鐘內專業力量抵達現場。
這不是真實警情,而是陝西省西安市公安局西鹹新區分局元平路派出所一場“最小平安單元”的常態化演練現場。
今年來,公安西鹹新區分局以打造“最小平安單元”爲抓手,通過認知融合、機制融合、平急融合,構築起堅實平安防線,切實維護轄區經濟社會大局安全穩定。
只有認知融合,才能讓民心民力真正凝聚成守護平安的堅實根基。基於此,公安西鹹新區分局通過廣泛宣傳打破思想壁壘,推動“平安共同體”理念深入人心,讓羣衆深刻認識到安全是切身利益,維護安全是共同責任。
如今,“平安是大家的事,不能光靠警察。”已成爲西鹹新區許多居民的共識。物業管家、熱心商戶、社區網格員、普通居民紛紛融入“最小平安單元”,從社會治理的“旁觀者”轉變爲主動參與的“合夥人”。
平安建設,力量整合是關鍵。西鹹新區打破傳統條塊分割,將警務力量、網格管理、應急響應、基層組織、熱心羣衆等按照“自有、自治、專職、專業”四部分力量深度融合形成一個個小單元。目前,西鹹新區20個街鎮已建立起1045個這樣的“最小平安單元”。
物理空間上,“社區警務室+社區工作站”一體辦公、民警常駐社區成爲常態,爲各方力量協同提供了堅實平臺。運行機制上,一條清晰的五級穿透式響應鏈高效運轉:社區民警指令直達網格員,網格員聯動樓棟長或村幹部,再迅速傳導至居民代表和周邊的羣防羣治力量。專用的“信息羣”如同神經末梢,確保指令秒級傳達、責任精準到人。
不僅如此,爲了讓這支融合隊伍配合更爲默契,工作效率更高,去年以來,公安西鹹新區分局組織了70多場培訓,拉動了3160餘場演練。
“遇見這種情況,我知道自己該做什麼、幹什麼最有效。”6月26日,在周陵街道陝西迪泰克新材料有限公司門前剛結束了一場應急演練,附近小超市的老闆侯師傅,擦着汗,話語裡透着篤定。剛纔的演練中,他及時打開商店,“救助”幾名路人躲過了危險。
這正是“最小平安單元”“平急融合”能力的生動體現。在“急”時,由公安機關牽頭,各單元常態化開展各類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演練,反覆錘鍊“1分鐘自救、3分鐘互救、5分鐘專業救”的快速反應和協同作戰能力,確保關鍵時刻拉得出、頂得上。
而在“平”時,這些單元則默默深耕着自己的“責任田”:走街串巷排查消防隱患、苦口婆心調解鄰里糾紛、爲行動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門服務……將矛盾化解在萌芽,將隱患消除在未然。
據統計,2024年以來,遍佈新區的“最小平安單元”已累計摸排整改安全隱患4017處,成功化解矛盾糾紛2112起,提供暖心上門服務256人次。一張全域覆蓋、高敏感知、快速響應的“防護網”在日常點滴中悄然織就。
“從認知上凝聚共識,在機制上打破壁壘,於平急間無縫切換,西鹹公安用一個‘融’字,激活了遍佈社會肌體的‘平安小細胞’,築牢了基層平安基石,爲新時代‘楓橋經驗’和警社共治注入了新內涵,貢獻了可複製、可推廣的基層治理‘西鹹方案’。”公安西鹹新區分局有關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