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文創產品受青睞——“旅遊搭子”拿捏流量密碼

可愛萌趣的吉祥物、榫卯結構的手辦、“跟着悟空遊山西”的通關文牒……在山西,文創已經從實物形態演變爲虛實結合、不拘一格的“旅遊搭子”,它們精準把握時代脈搏,在傳承與創新中不斷探索,不僅成功拿捏流量密碼,還憑藉特色火爆出圈,構建起充滿生機的文創生態,成爲山西文化走向全國乃至世界的亮麗名片。

文化帶回家

“你看看我這滿兜子的冰箱貼。”河南遊客陳雁本意是帶着五年級的兒子自駕遊,感受一下山西的大美山川和古建築,沒想到卻是每到一個地方就往文創店裡鑽。他打開包,給記者翻看來大同後購買的一個個冰箱貼,“現在的冰箱貼設計精巧,外形美觀,既具備裝飾品的功能,又文化味兒十足。從某種意義上說,買冰箱貼就是把旅行記憶、把文化帶回了家”。

過去不起眼的冰箱貼等文創產品爲何在山西走俏走紅?山西財經大學文化產業管理教研室主任張黎敏認爲,山西擁有衆多極具價值的文化IP,如平遙古城、雲岡石窟等。這些文化遺產承載着深厚的歷史底蘊和獨特的藝術價值,成爲山西文創挖掘不盡的富礦。

“以平遙古城爲例,其作爲明清時期晉商文化的重要見證,完整保存了古城風貌和票號文化。文創團隊圍繞平遙古城開發了一系列爆款產品,其中一款以平遙古城牆爲原型設計的金屬書籤,巧妙地將古城牆的建築結構和特色元素進行微縮,精緻的做工和獨特的設計吸引了衆多消費者。書籤上的每一處細節,如城牆的垛口、城門的造型,都栩栩如生,讓人彷彿能觸摸到平遙古城的歷史滄桑。”對於山西的文創案例,張黎敏如數家珍,“雲岡石窟的佛像藝術同樣爲文創提供了豐富靈感。文創團隊運用3D打印技術,將石窟中的佛像以小巧精緻的擺件形式呈現出來,不僅保留了佛像的神韻,還方便攜帶和收藏。這些文創產品在網絡平臺上受到了大量藝術愛好者和文化追隨者的追捧,通過短視頻、直播等形式的宣傳推廣,雲岡石窟的文創產品迅速傳播,讓更多人瞭解到雲岡石窟的藝術魅力”。

走進位於太原市鐘樓街的“晉禮城市會客廳”文創店,店長助理孔祥權向記者介紹,“我們這裡很多文創產品極具巧思,比如這款根據玉皇廟亢金龍雕塑原型製作的冰箱貼,除了AR功能還具備NFC功能,購買後可以將手機貼到冰箱貼自帶的小圓片上,根據彈窗提示掃描二維碼後,能看到一段具有裸眼3D效果的動畫。綁定個人賬號後,大家還能上傳自己在山西旅遊的照片和視頻。可以說是爲遊客獨家定製的專屬禮物”。

據統計,“晉禮城市會客廳”文創店2024年銷售額同比增長60%,增速比上年翻番。店長張濤表示,“接下來,我們的工作重心是將山西非遺與現代文創結合起來,推出介休琉璃、孝義皮影、廣靈剪紙等非遺相關文創產品,讓遊客對山西有更深入的瞭解,讓非遺真正融入人們的生活”。

美食新演繹

山西美食歷史悠久,種類繁多,從刀削麪、平遙牛肉、老陳醋到汾酒、太谷餅、聞喜煮餅等,每一種美食都承載着山西獨特的地域文化。近兩年,山西文創更是對這些傳統美食進行創新演繹,融入文化元素,讓美食不僅是舌尖上的享受,更是文化的載體。

“山西產煤我知道,但煤炭糖葫蘆還真是第一次見。”北京遊客李星舉着手中黑似炭的糖葫蘆吃了一口,豎起大拇指。作爲一種創新的“五黑芝麻丸”,煤炭糖葫蘆剛一上市就成爲顧客排隊購買的熱門單品。

鐘樓街上的煤球咖啡也是外地遊客的必打卡項目,咖啡杯上長了個蛋糕做的煤球腦袋,憨態可掬,一口美式配一口“煤球”,口感綿密,別提多得勁兒了。

還有煤炭糖,一塊“炭”,進嘴後卻是巧克力加蜂蜜的味道,雖說吃完後舌頭上會留下一層黑色,但正是這種獨特的體驗,讓許多人愛不釋手。

土生土長的山西人對於吃了一輩子的刀削麪能成爲文創產品也感到稀奇,文創團隊設計的刀削麪文化禮盒,不僅包含正宗的刀削麪食材,還有一本介紹刀削麪歷史淵源、製作方法和山西面食文化的小冊子。小冊子中配有精美的插畫,生動地展現了山西人制作和食用刀削麪的場景,讓消費者在品嚐美食的同時,深入瞭解刀削麪背後的文化故事。“老太原”範海波打算買幾套送給外地多年未見的戰友,“讓他們看看我們山西傳統美食的新演繹”。

與此同步的還有被做成毛絨玩具的“刀削麪”,不少網友調侃,“山西人狠起來,連面都能擼”。

爲了進一步推廣這些文創美食,山西各地舉辦了豐富多彩的美食文創節。這些活動將美食、文化、娛樂等元素有機結合,吸引了大量遊客和市民參與。遊客們不僅可以品嚐各種地道的山西美食,還能欣賞民間藝術表演,如威風鑼鼓、打鐵花等,邊品嚐創意美食邊感受濃郁的山西民俗文化。

從文創美食到特色美食,山西本土特色餐飲迎來春天。山西省統計局數據顯示,去年1月至11月,山西省的餐飲收入爲195.1億元,增長0.4%。全省12808家限上餐飲單位中,營業額同比上升的有9853家,增長面在八成左右。美團、大衆點評數據顯示,春節假期前5天,異地消費者貢獻的餐飲團購線上交易額同比增長超48%。大衆點評數據顯示,春節假期,本地“必吃榜”榜單的總瀏覽量環比翻番,異地用戶日均瀏覽量同比增長近50%,上榜餐廳中,異地用戶貢獻的訂單量同比增長近110%。

創造新魅力

在國外學習動畫設計專業的張祺瑞,前不久回到家鄉,加入大同鬧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文創設計團隊,參與制作“佛小伴”系列IP。“能回到家鄉做自己喜歡和擅長的事,感覺充滿幹勁。”張祺瑞說。

近年來,山西文創憑魅力、潛力吸引着各地人才。專業人才迴歸以及年輕設計師和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的加入,爲山西文創帶來多元新思維與新技術。他們打破傳統,相互合作,進而激發創作活力,推出新穎作品,爲山西文創走紅奠定基礎。

爲了推動文創產業的發展,山西加大了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力度,引導文創企業進行產業升級,構建完整的文創生態。一方面,鼓勵文創企業加大技術創新和研發投入,運用現代科技手段提升文創產品的品質和競爭力。另一方面,一些文創企業利用3D打印、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等技術,開發出具有互動性和體驗感的文創產品,爲消費者帶來全新的文化消費體驗。

文創火熱的同時爲山西帶來了新的就業機遇。62歲的龔翠花是供銷系統的退休職工,閒不住的她加入“雲州巧婆娘”手工團隊後,也帶動周圍同伴加入鉤織團隊,主要是爲“織禮”編織工作室鉤織非遺文創相關配件和其他手工鉤織成品。半年來,團隊已發展到86名成員,完成鉤織成品近2000件,每月人均可賺1500元到2000元。“一個個文創產品的出圈,會激發文創產業新活力。”大同鬧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星說,相信山西的文創產業會爲文旅消費帶來更多溢出效應。

山西省文旅廳二級巡視員張衛東表示,文創產品在促進文旅產業轉型升級、釋放消費潛力、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等方面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希望山西文創繼續深挖文化資源,加強創新驅動,拓展跨界融合領域,不斷提升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爲山西文化產業的繁榮發展注入新動力。 (經濟日報記者 樑 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