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舊石器專項調查取得重要成果
來源:陝西發佈
2月7日,據省文物局消息:自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全面啓動以來,截至2月7日,舊石器專項調查隊已完成近150處“三普”以後新發現舊石器遺址普查及資料錄入工作,將爲遺址所在市縣後續舊石器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提供翔實的科學資料和依據。
陝西充分發揮中國科學院研究人員在陝長期從事舊石器考古工作的優勢,組建舊石器專項調查隊,開展陝西“四普”舊石器遺址的普查工作。在“四普”舊石器專項調查中,一批舊石器遺址陸續被發現,如陝西榆林佳縣的倍甘村遺址,面積近1.4萬平方米。考古人員在該遺址採集石製品80餘件,初步推斷年代屬晚更新世中晚期。石製品巖性以石英岩和燧石爲主,類型包括石核、石片、工具、斷塊與片屑,主體爲簡單石核—石片技術產品,同時存在一定的細石器技術產品。
據省文物局工作人員介紹,此次發現的與細石葉剝取有關的細石核,爲探尋榆林乃至陝西地區舊石器時代晚期細石器遺存提供了寶貴的線索和實物證據,對探索該地區細石器技術起源與擴散、人羣遷徙與交流、環境變化與生態適應、舊石器文化發展演進以及舊—新石器時代過渡等重要科學問題提供了彌足珍貴的資料。
2022年以來,在渭北黃土高原與關中盆地過渡地帶的銅川市耀州區和渭南市富平縣的石川河流域,考古人員開展舊石器調查和“四普”工作,新發現舊石器地點近20處,採集各類石製品300餘件。根據黃土—古土壤沉積序列和年代比對可知,古人類在該地區的活動出現不晚於距今70萬年前,並延續至距今3萬年前後。另外,考古人員在朱黃堡遺址採集到豐富的舊石器製品。
石川河流域舊石器時代遺址羣的發現,填補了渭北中部廣大地區舊石器遺存發現的空白。朱黃堡遺址文物分佈密集程度罕見,其豐富的人類文化遺存爲研究渭北乃至黃河中游地區舊石器時代文化演變、古人類行爲模式和遷徙等提供了翔實的第一手資料,更加有力地實證了中國古人類文化的連續發展過程,爲後續舊石器遺址保護和展示利用提供了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