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體滑坡前老人及時預警 27人全脫險
7月30日上午,達州市達川區石橋鎮政府門口熱鬧非凡,鑼鼓聲與掌聲交織,76歲的農村婦女張明英成爲全場的焦點——鎮政府授予她“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先進個人”稱號,並頒發5000元獎金,表彰她在7月9 日暴雨災害中的突出表現。面對榮譽,張明英謙遜表示:“我只是把平時聽幹部們講的防災知識用上了,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 事情還得從7月9日說起。當天凌晨,石橋鎮天棚寨村遭遇罕見暴雨侵襲,山洪與滑坡風險驟增。深夜熟睡中的張明英被屋後異常的“石子碰竹”的聲響驚醒。憑藉多年山居經驗與鎮村幹部日常宣傳的防災知識,她迅速意識到山體滑坡的潛在危險,果斷撥打村上報災電話。這一預警成爲挽救生命的“關鍵哨聲”。 接報後,鎮村應急響應體系立即啓動。值守幹部連夜奔赴現場,與村紀檢委員蔣小松等骨幹迅速研判險情。確認滑坡跡象後,鎮村幹部與時間賽跑,緊急組織核心危險區6戶14人及周邊5戶11人撤離。凌晨2時30分,山體滑坡轟然發生,因轉移及時,包括張明英夫婦在內的27人全部安全脫險,未造成人員傷亡。 “羣衆的安全意識與應急能力,是守護生命的第一道防線。”石橋鎮黨委書記鄭運剛表示,張明英的預警行動並非偶然,而是全鎮長期推行防災知識“入戶入心”的成果。近年來,石橋鎮通過趕集宣講、村民培訓、應急演練等方式,將地災防治知識融入百姓日常生活。此次成功避險,正是“羣測羣防”體系與幹部羣衆協同作戰的生動體現。 鄭運剛表示,未來將持續深化防災網絡建設,擴大監測“哨點”覆蓋,強化村社幹部、黨員羣衆的防災培訓,推動識災、報災、避災能力全面提升。同時,將結合智慧預警系統建設,構建“人防+技防”雙重保障,築牢山區羣衆的安全防線。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曾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