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會害死自己?專家「溫和不是好欺負」:缺乏健康攻擊性最易被操控

如果一味接受自戀者的言行,甚至理解並配合他們,對於解決這類問題沒有任何幫助。自戀者只會仗着對方的親切和體諒要求更多,不會反省自己。傷心示意圖/ingimage

善良不該被傷害──用「健康攻擊性」守護自己

我曾經是一個連一丁點攻擊性都沒有的人。不管誰說了什麼,我都只想用和平、溫和的方式去應對。即便聽到讓自己不舒服的話,或是身處委屈的狀況,我也會覺得:「那個人應該是發生了什麼事,或許有什麼不能說的理由。他一定是非常疲憊,纔會對我說出這種話,我應該理解他纔對」。

我相信世界上沒有人會故意欺負別人。

但是,隨着歲月流逝,在我遇到很多「自戀者」並承受極度的心理痛苦後,我藉由不停地學習,瞭解自己經歷過的那些事件的真相,這才得以領悟。我一直以來非常溫和的態度,竟成爲導致問題更加惡化的因素。

當然,與自戀者之間的關係出現問題的根本原因在自戀者身上。不論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責怪受害者。然而,我們也必須承認,如果一味接受自戀者的言行,甚至理解並配合他們,對於解決這類問題沒有任何幫助。自戀者只會仗着對方的親切和體諒要求更多,不會反省自己。

在聆聽、閱讀全世界有關自戀者的演講、書籍和資料的過程中,我領悟到以下幾點。總是溫柔的那種軟弱態度,對於解決與自戀者之間的問題完全沒有幫助。而且,我需要的武器不是別的,正是「攻擊性」。爲了健康地利用這種攻擊性,必須具備「積極的自我主張能力」。

精神科醫師吳恩瑛博士在《再也不當吼爸吼媽》(못 참는 아이 욱하는 부모)書中提到,現在的人們必須擁有「健康攻擊性」。同時,她也坦言自己是「攻擊性很強的人」。

「健康攻擊性」與自戀者擁有的「病態攻擊性」完全不同。不是聽從別人說的話,而是依照自己的判斷,選擇自認爲最正確的東西,並且在任何阻礙面前都能堅持到底,就是「健康攻擊性」。

不論人們如何責罵、折磨、指責,只要選擇自己認爲最正確的道路並付諸行動,以及因爲自己的選擇,如果有需要付出代價,也能坦然承擔。這,就是我們需要的攻擊性。

假設你非常喜歡畫畫。然而,如果身邊沒有人支持或稱讚你的才華,此時該怎麼做呢?你想要往繪畫的方向發展,身邊的人卻都不贊同,一直建議甚至強迫你從事自己非常討厭的職業。

那麼,你會如何決定自己的未來呢?當然,爲了實現這個未來,必要的財源若需要他人填補,就必須在一定程度上看他人的臉色。如果還沒有成年,可能還需要父母的建議和指導。

不過,先單純假設你已經是成年人了。如果身邊的人不認同,也不支持你的夢想,你會怎麼做呢?你會根據別人的意見來決定自己的前途、自己的人生,或者對自己有意義重大的事嗎?

不可以。就算別人再怎麼否定,甚至表示這不是像你這種不起眼的人該走的路,也不能一直被這句話牽着走。有時不按照別人說的話去做,相信「我的路由我自己決定」放手去做,並且爲自己的決定負起責任,正是我們需要的真正攻擊性。

我想爲「溫和到攻擊性接近零的人們」寫一本書。爲了幫助他們擁有健康攻擊性,我想用對他們有幫助的內容填滿這本書。這些攻擊性較低的溫和人們具有以下的特點:

對於受到他人過分關注感到負擔、出了問題就先責怪自己、唯獨對自己格外嚴格。另外,這類型的人非常討厭爲別人添麻煩,並且具有避免在人際關係中造成矛盾的傾向。這些人被稱爲「呼應者」(編按:echoist,又稱附和型人格。取自希臘神話的山林精靈 Echo〔回聲〕:她因受詛咒而失去自己的聲音,只能重複別人的話,最終逐漸消失)。

吳恩瑛博士曾說過,呼應者的特性就是今日整體MZ世代的性格。

呼應者具有非常多優點,卻因爲攻擊性太低,往往無法保護自己,因此很容易成爲自戀者的目標。呼應者通常傾向於滿足、取悅他人,所以總是相信其他人也會像自己一樣,以良好的意圖對待別人。

結果,呼應者無法辨認出帶着惡意刻意折磨他人的自戀者,並且會毫不保留地相信他們謊言。

呼應者們甚至還認爲,即便受到傷害,問題的原因也必定出在自己身上。不管別人再怎麼做錯事,呼應者們都會不斷理解、幫對方隱瞞,甚至原諒。因此,對於習慣欺騙、敲詐、完全感受不到良心譴責的人來說,呼應者們真的是很好的獵物。

像這樣擁有呼應者特徵,並且與自戀者交手過的人應該很清楚。常識性的對話或說服根本無法打動他們。不管我們再怎麼有邏輯地提出理由和依據,他們都不會接受。即便努力說明自己的立場、情緒和想法,也毫無用處。他們也不會在情緒上受到感動,看起來根本無法讓他們理解自己的意思。

越是拜託他們不要這樣,或是訴說自己覺得相當疲累,他們就越無視對方。當你表現出痛苦的樣子,他們就越覺得滿足。

要想說服、打動這樣的人們;我們需要不尋常的自我主張能力。「積極的自我主張」可以說是一種以健康的方式展現攻擊性,並適當影響自戀者的情緒,讓他們無法隨意對待我們,同時可以與他們劃清界線的行動。

加拿大臨牀心理學家喬丹.彼得森(Jordan Peterson)曾說:「爲了不被自戀者、反社會者、精神病患者欺負,一般人們需要學習的就是積極的自我主張訓練」(assertiveness training)。

另外,美國心理治療師艾米.馬洛—麥柯(Amy Marlow-MaCoy)也曾經表示:「所謂『積極的自我主張』並不是把自己的意見強行加諸在他人身上,而是要擺脫那種在意見被他人強硬忽視時仍選擇沉默的被動姿態,正確傳達自己的想法和意圖。」

希望你可以記住,在試圖欺負自己的人面前,爲了保護自己而提高嗓門絕對不是自私的。只要掌握好積極的自我主張能力,就可以感覺到自己聲音更有力量。如此一來,誰也不會無視你的正當要求或意見。

本書以分析自戀者的心理爲基礎,說明該如何在他們面前堅定推動自我主張。希望透過這本書,可以讓各位讀者成爲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果斷髮表自身想法和意見的人。

藉由安裝我們真正需要的「健康攻擊性」,保護自己和身邊珍惜的人免於自戀者傷害。在普通人面前成爲明智、正義、溫柔的人,但是在自戀者面前,我們絕對不是好欺負的存在。

因爲以善良的心態啓動,呼應者們誠懇的話語充滿了力量,而自戀者們以惡意爲動力的虛假言詞絕對會失去作用。希望各位讀者的誠懇話語響徹這個世界,進而讓虛假言詞都失去效果的那一天早日到來。

(本文摘自方舟文化出版《爲什麼我越體諒他人,自己卻越累?獻給總把別人放在第一位的「呼應者」,讓你的善良不再委屈自己》,作者:尹徐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