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老鼠嚇跑!林保署祭科技防治 盜伐案狂降8成

林保署指出,國有林地盜伐案件從2013年的290件,已下降至2024年的58件,展現「防」「治」兼顧的整體策略優異成效。(圖/農業部提供)

面對非法盜伐對森林資源造成的破壞,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翻轉山林治理思維,以「防」「治」兼顧的核心理念,從傳統查緝追訴,轉向強化事前預防與全民參與,林保署指出,國有林地盜伐案件從2013年的290件,已下降至2024年的58件,展現「防」「治」兼顧的整體策略優異成效。

林保署提到,守護森林,並非聽見盜伐鋸聲響纔出擊,而是預先布建山林防線,今(29)日正式啓用「臺灣森林防範盜伐資訊站」,即是提升預警透明度的重要創新,平臺提供即時查詢盜伐熱點分佈、案件樣態與趨勢,打破過往資訊封閉困境,促進全民參與森林守護。

林保署長林華慶表示,身爲森林保育主管機關,遏止盜伐應着重「預防發生」,且在地社區若能從森林獲益,將有助從源頭遏止非法砍伐,林業保育署推動結合社區的森林保護計劃,截至2024年已有91個社區參與巡護,包括苗栗南莊蓬萊、南投丹大、臺東利嘉等地,皆展現由巡護到共管、由信任到共榮的良好典範,當地盜伐案件也幾乎消弭無形。

以南莊蓬萊部落爲例,結合林下養蜂、段木香菇種植與生態旅遊等綠色森林產業之發展,不僅提升部落經濟,也促進青年返鄉與傳統文化再生,展現永續森林利用的具體成果。

林業保育署推動法令鬆綁及創新政策工具,協助部落推動綠色森林產業,讓原本的盜伐熱區就此平靜,此一治理模式因而榮獲行政院政府服務獎與銓敘部傑出貢獻團體獎肯定。

林業保育署除了將持續積極與山村部落合作,也呼籲民衆在山林活動中,如發現可疑人車或聽聞異常聲響,可透過 Line@「山老鼠雷達站」即時通報;選購木材時應認明「臺灣木材標章」,支持合法來源;並歡迎加入森林監測志工行列,以實際行動共同守護臺灣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