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礁大量流失 綠色和平:小琉球、三仙臺等應畫為海洋庇護區

綠色和平今年 7、8月走訪屏東小琉球、澎湖南方四島及臺東三仙臺,展開珊瑚生態調查,發現三地海域因缺乏有效漁業管理,法規漏洞導致執法困難,造成漁業資源枯竭、珊瑚生態持續衰退,面臨漁業、觀光與生態三輸的巨大挑戰。記者李柏澔/攝影

臺灣珊瑚生態豐富,坐擁許多國際級海洋生態和景觀,綠色和平今指出,國內至今缺乏有效管理的海洋保護區,正導致這些珍貴生態瑰寶逐步流失,呼籲海保署應優先將漁業管理納入海洋保護區規畫,並利用「海洋保育法」儘速將小琉球、南方四島及三仙臺等畫爲海洋庇護區。

聯合國《全球海洋公約》在今年9月正式達到生效門檻,多達60國批准通過,讓2030年前保護至少全球30%海洋的目標勢在必行。綠色和平今年 7、8月走訪屏東小琉球、澎湖南方四島及臺東三仙臺,展開珊瑚生態調查,並結合「船舶自動識別系統」(AIS)研究漁船帶來的生態壓力。走訪結果發現,三地海域因缺乏有效漁業管理,法規漏洞導致執法困難,造成漁業資源枯竭、珊瑚生態持續衰退,面臨漁業、觀光與生態三輸的巨大挑戰。

綠色和平海洋專案發言人邱聰榮指出,《海洋保育法》三讀通過已逾1年,海保署應加速落實行動,將強而有力的漁業管理立即納入海洋保護區核心設計。除了珊瑚健康衰退外,三地海域普遍有大量廢棄漁具纏繞珊瑚,不僅阻礙珊瑚成長,還進一步破壞棲地,且這些區域的魚羣數量稀少,顯示珊瑚生態系整體的健康與韌性持續下滑,同時也揭示漁業活動可能正爲這些生態系帶來不容小覷的壓力。

邱聰榮表示,經交叉分析三地的AIS數據與水下珊瑚生態監測結果後發現,漁船活動頻繁的區域,其水下珊瑚衰退程度相對嚴重,兩者呈現正相關。然而,珊瑚生態較差的小琉球和澎湖南方四島,竟都屬現行的海洋保護區,許多漁船活動值卻遠高於尚未被畫入海保區的三仙臺。

根據海保署2021至2023年珊瑚監測報告、自然保育與環境資訊基金會2020至2024年珊瑚礁體檢報告指出,三仙臺的海域珊瑚礁覆蓋率仍有52%,但澎湖南方四島卻衰退至37%,小琉球更僅剩下11%。

針對臺灣珊瑚衰退問題,綠色和平呼籲海委會,優先將漁業管理納入海洋保護區規畫,利用《海保法》儘速將小琉球、南方四島及三仙臺畫爲海洋庇護區,整合漁業署、觀光署、海保署及地方政府,合力限制破壞性活動、有效落實海洋保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