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濰坊:主動融入大局 助力高質量發展

今年全國兩會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指出,聚焦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跟進強化司法服務保障舉措,充分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近年來,山東省濰坊市兩級人民法院主動融入大局、服務大局,堅持立案、審判、執行、信訪全流程同向發力,找準司法服務高質量發展的着力點和結合點,尊商重商、護商安商,爲護航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司法保障。

搭建“法院﹢”平臺,聯動化解涉企矛盾糾紛

祥勝公司是濰坊某景區的投資商,在開發和建設景區過程中,佔用了盛和村的山林地、荒坡等。雙方就佔用荒山、荒坡費用問題產生糾紛,多次自行協商均未達成一致意見。2024年5月,盛和村委會將祥勝公司起訴至濰坊市中級人民法院,請求判令祥勝公司停止侵害、排除妨害、返還景區內佔用的山林地、河流,並按照每年3500萬元的標準,賠償自2009年起至實際返還之日止的損失5.25億元。

標的額達5.25億元的涉農村土地糾紛,一頭是村民集體利益,一頭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怎樣找到最佳平衡點?

收到盛和村委會的起訴材料後,濰坊中院決定將“府院聯動”列爲第一解題思路,並第一時間聯合當地市委政法委,及時啓動多元解紛市級聯席會議,組建起包括鎮政府等多個部門在內的解紛團隊。

摸清糾紛原因、制定調解方案、闡明利害關係、明確釋法析理,多輪面對面、背對背調解……在解紛團隊的多元聯動下,盛和村委會與祥勝公司重新簽訂30年的荒山承包合同,雙方長達15年的利益糾葛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爲深化多元解紛、充分釋放聯動解紛效能,2024年以來,濰坊中院創新打造“法院﹢”機制,搭建起“法院﹢工商聯”“法院﹢金融”“法院﹢住建”等平臺,暢通與全市190餘家商協會、2萬餘家民營企業聯絡渠道,促進涉企糾紛高效、便捷、低成本化解;在全市設立13處金融調解中心,並聯合金融監管部門出臺措施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推動“老窯匠”城鄉建設調解中心建設,並將其納入“總對總”在線訴調對接平臺,指導化解住建領域糾紛1074件,涉案標的額25.5億元。

築牢知識產權保護屏障,護航企業創新

向上集團公司所屬的某商標是中國馳名商標,其減速器和刮板機等煤炭機械設備榮獲“山東名牌”稱號。向上集團公司發現有冒充該公司品牌的產品在銷售,於是向公安機關報案。

案件起訴至昌樂縣人民法院後,辦案法官梳理案件時發現,截至案發,假冒被害企業商標的減速器和刮板機已經生產了200餘臺,向全國各地銷售,總金額達1300餘萬元。這背後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灰色產業鏈條。

昌樂法院堅持有效打擊與服務保障並重,對被告單位及12名被告人綜合運用主刑和罰金附加刑,嚴厲打擊假冒馳名商標知識產權犯罪行爲。同時,法官多次向被告人釋法明理,督促其退賠損失,成功爲向上集團公司挽回經濟損失770餘萬元。

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濰坊市兩級法院不斷加大對知識產權違法犯罪懲處力度,加強行政執法和司法銜接協同,打造知識產權“全鏈條”保護模式。2024年,全市法院共計審結商標權、著作權、不正當競爭等知識產權案件2400餘件。此外,爲進一步激發產業創新活力,濰坊中院還制定出臺了《關於依法服務保障“品牌濰坊”建設的意見》,着重加強對濰坊知名標識、核心技術、非物質文化遺產等保護力度;組織開展地理標誌保護專項調研,積極提出立法建議,被市人大采納並列入2025年地方性立法計劃。

全力兌現勝訴權益,打通公平正義的“最後一公里”

法律不能“打白條”。案子勝訴了,判決不能兌現,企業權益就得不到兌現。

2024年以來,濰坊市兩級法院着力在兌現權益上下功夫,組織開展涉企案件“執行不到位、案結事未了”專項治理,以重點案件爲突破口,對以企業爲申請執行人的案件開展集中治理。交叉執行、協同執行、執破融合……一項項創新執行舉措,讓“紙上權利”換成了“真金白銀”。

“一年多了,廠區終於交付了,心裡的石頭也落地了,感謝法院,謝謝!”申請執行人高密某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高興地說道。

該公司對被執行人某環保公司名下位於高密市的一處土地的使用權及8879平方米建築物具有優先受償權,但是,案外人某金屬公司長期佔有該場地,並以各種理由及方式多次拖延騰退。

該案原本由高密市人民法院審理並執行,爲打破地域限制、破解執行難題,濰坊中院作出協同執行決定書,由高密法院與昌邑市人民法院共同執行。在兩級三家法院協同推進下,2024年10月,某金屬公司主動聯繫搬遷人員完成了搬遷騰退。

據瞭解,2024年以來,濰坊中院推動將涉企案件“執行不到位、案結事未了”納入全市營商環境建設重點工作。同時,集中力量攻堅拖欠民營企業、中小微企業賬款案件,執結涉企案件1.73萬件,執行到位57.93億元。

推進涉訴信訪化解,確保訴求有人聽認真辦

卓悅公司系臨朐縣招商引資企業,但該公司在轉型過程中與多方產生糾紛。公司法定代表人侯某將企業轉讓給蘇某,並約定分期付款。因資金不足,蘇某與劉某等人相約共同投資、合夥經營。後來,合夥人爲爭奪公司經營主導權發生矛盾,導致公司停產,蘇某也不再按約定向侯某支付餘款。同時,租賃了卓悅公司部分場地的臨沂某公司也受糾紛牽連而停產。

2022年7月,侯某以卓悅公司名義將蘇某訴至臨朐縣人民法院,要求蘇某返還企業資產並賠償損失。各方矛盾迅速激化,衍生出10餘起民事、行政、刑事案件。

爲一攬子解決問題,臨朐法院成立工作專班,積極爭取縣委、縣委政法委支持,召開府院聯動會議,協調相關職能單位,促進企業轉型,協助企業辦理了轉型後的規劃、環評、資質許可等手續,爲綜合化解各方矛盾奠定了基礎。

經深入調查瞭解,辦案團隊發現,案涉糾紛均直接或間接圍繞蘇某和劉某之間展開,而侯某因年齡、身體狀況等原因已無意繼續經營企業。於是,辦案團隊將確定公司的實際經營者作爲調解工作的重中之重。經多次向當事人釋法明理並反覆磋商,最終確定由蘇某接手公司,退還其他合夥人部分投資款,從而徹底化解了卓悅公司的糾紛。之後,臨沂某公司也與相關當事人達成和解,恢復正常生產經營。

該案是濰坊市兩級法院開展涉訴信訪化解“百日攻堅”行動的成果之一。本着“事要解決”的原則,2024年4月,濰坊市兩級法院聚焦企業和羣衆急難愁盼,組織開展涉訴信訪化解“百日攻堅”行動,堅持“一事一議、一案一督辦”,集中力量,整合資源,妥善化解了一批“骨頭案”“釘子案”。

信訪是送上門來的羣衆工作,濰坊市兩級法院還推出“週三約訪”制度,從2024年4月開始,每週三,兩級法院領導公開輪流約訪,面對面聽取當事人申訴,確保企業和羣衆訴求有人聽、認真辦。截至2025年2月底,共公開約訪41次,接待羣衆437人次。

“公正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我們將立足審判職能,創新服務舉措,着力打造辦案質量、效率、效果‘質效三優’品牌,以高質量司法服務高質量發展。”濰坊中院黨組書記、院長李成濤說。(記者 閆繼勇 通訊員 孫明欣)

(文中祥勝公司、盛和村委會、向上集團公司、卓悅公司系化名)

來源:人民法院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