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鉅野:暑假作業巧設計,助力學生成長多
“以前假期作業就是一本練習冊,現在我可以給家鄉的牡丹做‘身份證’,還能用無人機拍一部短片!”近日,山東省菏澤市鉅野縣第一初級中學學生王若溪展示着她的“項目式”暑假作業,滿臉興奮。
這個暑假開始以來,山東省鉅野縣各中小學緊扣“減負提質”核心目標,精心設計豐富多元的暑假作業體系,激發學生潛能,讓暑假成爲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的“第二課堂”。
“自助餐”式作業:精準對接需求,讓學習更高效
“請爲鉅野的‘工筆牡丹畫’設計一條國際傳播路線,並用英語錄制3分鐘推介視頻。”這是麒麟鎮中心小學五年級英語組發佈的“跨學科任務單”。學生需走訪畫師、查閱史料、學習商務英語,最終形成一份“牡丹出海”方案。校長史保景介紹,項目化作業強調真實情境與學科融合。
告別“一刀切”的傳統模式,鉅野縣各學校推出“分層+選做”的“自助餐”式作業。“教師可結合學生知識掌握程度、興趣特長,設計基礎鞏固、能力拓展、實踐探究等不同梯度的作業菜單,學生可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內容。”鉅野縣教體局黨組成員、教研中心主任張燁介紹說。
鉅野縣實驗小學數學學科設置“基礎計算闖關”“生活中的數學探究”等模塊。陶廟鎮陶樓小學語文科目推出“經典名著選讀筆記”“家鄉故事創作”等選項,既避免了重複機械訓練,又讓每個學生在能力範圍內獲得成就感,真正實現“減量不減質”。
社會實踐作業:紮根生活土壤,培育責任擔當
“會做飯、會急救、會理財,任選兩項完成即可。”在鉅野縣彭澤中學“生活力”作業超市,學生可根據興趣在“生存技能、藝術創想、志願服務”三大門類、42項任務中自由組合。學校還引入“勳章制”,每完成一項即可獲得電子徽章,集滿三枚可兌換“校長午餐券”。
八年級學生李雨選擇了“爲家人做一頓四菜一湯”,從列採購清單到計算營養比例,全程自主學習和動手實踐。“以前媽媽總嫌我懶,現在她天天催我‘接單’!”李雨的成就感溢於言表。
暑假期間,以“行走的課堂”爲理念,鉅野縣各學校精心設計社會實踐作業,引導學生走出校園、融入社會。目前,全縣已有86%的學校開通線上“作業超市”,學生自主完成率達93%。
文苑中學開展的“我幫媽媽幹家務”活動讓學生在洗衣做飯、整理房間中體會親情與責任。核桃園鎮山東小學開展的走訪當地老人、挖掘家鄉歷史的實踐,則讓青少年在傾聽中傳承鄉土文化根脈。陶廟鎮陶樓小學環保小分隊走進社區、公園開展“垃圾分類我先行”志願活動,用實際行動踐行綠色理念。
陽光體育運動作業:培養鍛鍊習慣,築牢健康基石
“滴——”隨着智能手環一聲提示,在洙水河公園內的塑膠跑道上,鉅野縣彭澤中學學生陳宇完成了今天的5公里晨跑,用時26分38秒,配速再次刷新個人紀錄。7月以來,他和全校1200名同學一起,把“每天鍛鍊一小時”從操場搬進了公園、社區綠道和鄉村田埂,用汗水寫下一份特殊的暑假作業。
今年鉅野縣各學校將“每天鍛鍊一小時”的要求延伸至假期,學生可自主選擇跳繩、籃球、羽毛球等喜愛的項目。不少學校還通過線上打卡、家庭運動挑戰賽等形式,鼓勵家長參與其中,形成“家校共育”的運動氛圍。
“陽光體育作業不僅強健了學生體魄,更幫助他們養成終身鍛鍊的習慣,爲孩子成長注入健康活力。”鉅野縣教體局黨組副書記、體育事業發展中心主任楚登攀說。
“孩子主動拉着我學Photoshop,說要給‘牡丹IP’設計LOGO。”家長張豔感慨,過去假期“雞飛狗跳”,如今親子共同做項目,作業少了,成長多了,家庭關係更和諧。
“下一步,鉅野縣各學校將持續優化作業設計,推動‘五育融合’落地生根,讓每個孩子都能在假期裡收穫成長、綻放光彩,爲培養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奠定堅實基礎。”鉅野縣教體局黨組書記、局長段紅兵表示。(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魏海政 通訊員 趙言言)
作者:魏海政 趙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