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大本部與海外分校共一個院校代碼,這個坑有點深了

來論

近日,“高分考生誤報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的話題引發熱議。一網友發帖稱貴州高考志願填報系統往年會標註說明廈門大學和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但是今年沒有對廈大與廈大馬來西亞分校做文字區分,僅用專業代碼進行區分,導致其誤報後者而後被錄取。鑑於廈大馬來西亞分校學費不菲,且不是自己中意的學校,這名發帖考生已決定復讀。

因志願填報發生的烏龍事件,其實並非孤例:2020年,廣東一理科考生,高考考了632分,全省位次7411名,原本想報位於成都的電子科技大學,結果志願填成了電子科技大學成都學院,前者是985高校,後者只是一所民辦獨立學院。時間再往前,2017年高考,浙江一考生646分,結果志願填報時選擇了同濟大學浙江學院;另一位浙江考生637分,志願填成了四川大學錦城學院。

顯而易見,浙江、廣東這幾名考生志願填報失誤,主要還在自己搞混了學校。而發生在貴州的這起個案,考生也不能說沒有責任:在貴州省招生考試院發佈的普通高校招生專業目錄中,廈大與廈大馬來西亞分校確實是分開的,招生專業的代碼也各不相同。作爲考生,理應事先熟悉意向學校和招生專業,並在志願填報時予以確認。

除去考生的原因,貴州招生考試院恐怕更應該負主責。貴州省招生考試院的2025普通高校招生專業目錄顯示,廈門大學與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的院校代碼均爲2529,其中,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後面還有括號附註(福建廈門)。而從該院發佈的本科投檔情況來看,廈大專業代碼爲517以及528—534等8個專業,投檔最低分均等於或超過了608分,其中專業代碼528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投檔最低分爲630分,在全省的排位是2354。但其實,這8個招生專業全部屬於廈大馬來西亞分校。這也從側面證明,網上發帖爆料考生的詰問非虛:選山大威海分校時,列表裡會單獨出現“山東大學(威海)”,可輪到廈大,憑什麼分校就隱身了?

如果信息標註清楚,貴州608以上的高分考生大概率不會填報廈大馬來西亞分校。比如,廈大馬來西亞分校在廣東招生的最低分排在2萬名開外,這纔是信息透明精準傳達後考生給出的心理排位。再說,廈大本部與馬來西亞分校在其他省的招生都很正常,獨獨在貴州觸發了烏龍,這難道還不能說明問題嗎?再退一步講,如果只是一兩個考生填報出了差錯,或許還可以歸咎於個人原因,現在投檔數據足以說明不少考生都被填報系統矇蔽了,這是系統性的錯誤了。

其實,想要從技術上規避類似問題一點都不難,校本部與分校使用不同的院校代碼就是最簡便的辦法。貴州招生考試院迴應稱,今年系統升級才導致高校的分校沒有標註。只是,這哪裡是“升級”,分明是“降級”纔對。另外,有山東網友稱,在該省的招考院界面裡,“廈門大學(馬來西亞校區)”不但獨立顯示,點擊後更會有“該校區爲境外辦學,學費較高”的提示。不論真假,這樣的小貼士值得借鑑。

說起來,高考志願填報系統出岔子禍害的還不止是這些“高分”考生,對那些原本中意廈大馬來西亞分校的考生而言同樣如此,他們是求而不得,卻被誤報的高分考生擠了出去。衆所周知,當下的志願錄取是按一對一的方式匹配的,不像國外一名考生可以同時申請多所高校。在這樣的情況下,貴州招生考試院的確不該發生類似這樣“本校與海外分校共用一個院校代碼”的失誤。 □胡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