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MI全球理事主席吳田玉:供應鏈不確定因素 不要期待換總統就能改變
國際半導體展今天舉行展前記者會,SEMI 全球董事會執行委員會主席暨日月光半導體執行長吳田玉出席致詞。記者胡經周/攝影
SEMI全球董事會執行委員會主席、同時也是日月光集團營運長吳田玉今日在SEMICON Taiwan 2025展前記者會表示,AI雖帶來龐大成長機會,也同時加深了全球產業與安全利益的衝突,供應鏈的「複雜度與不確定性」將成爲不可逆的新常態(New Norm)。他強調,供應鏈的不確定性絕不可只換個總統就會改變,在不可逆的趨勢下,臺灣必須善用相對完整且維持先領先的半導體生態鏈,做出正確取捨並抓住關鍵機會。
吳田玉並點名臺包括自動化、3D IC異質整合、矽光子與CPO及能源管理四大領域,是臺灣可以超前佈署爲未來AI應用延伸做好準備的新領域 。
吳田玉表示,臺灣的半導體制造、設計、封測與ODM雖非全方位完整,但已構成相對完整的生態鏈,這是臺灣得以與時並進、發揮優勢的基礎。未來的競爭必須聚焦於選擇性的領域,並透過系統整合與跨界合作,形成更具多元性的競爭優勢。
他分析,目前臺灣在AI數據中心的先進製程上領先全球約三年,這一優勢在未來兩至三年仍將持續。臺灣應趁勢加碼投資,積極拓展新客戶並加速新技術研發,以牢牢把握AI帶來的契機。吳田玉舉例,日月光與產業夥伴正積極推動先進封裝、矽光子平臺與能源管理技術,期望因應高速運算時代下的結構性挑戰。
「未來的關鍵不只是效能,而是如何用更高效率將能源與運算資源送到需要的地方。」吳田玉指出,這正是臺灣可以結合既有優勢,例如CoWoS、3D IC、矽光子與能源管理,逐步攻克新世代的瓶頸。
他強調,企業不可能在所有領域都最強,因此「強強聯手」至關重要。臺灣應先在本土生態系統中整合成功,再把簡單有效的解決方案推向國際市場,從研發、晶圓、封測到ODM,展現整體系統競爭力。
臺灣作爲國際半導體協會的重要成員,吳田玉也呼籲,臺灣必須透過有效溝通與策略性合作,與美、日、韓、歐洲、中國及印度等市場保持良好互動,確保臺灣在全球價值鏈重塑的進程中維持長期競爭力。
他說:「臺灣必須善用現有生態鏈,進行選擇性投資,攜手全球夥伴,在AI時代的新常態中打造多元且持續的競爭優勢。」
過去產業常着眼於「量」,但未來競爭的核心將是「價值」。隨着全球半導體營收在2030年前有望突破一兆美元,真正關鍵在於「誰能在重塑的價值鏈中取得最高價值」,企業必須重新盤點自身定位與合作能耐。
至於臺灣應做好什麼準備,吳田玉說,未來十年的特徵是「挑戰與機會並存」。短期內,AI與Hyperscaler帶動的先進製程需求火熱,相關投資熱度不減,但同時也帶來後續衝擊。她提醒,企業不能因AI先進封裝爆紅而忽略傳統封裝、測試與材料的長期需求,否則將顯得短視。
吳田玉呼籲產業應一方面全力擴充先進製程產能,把握當前商機,另一方面也要超前部署,爲未來AI應用的延伸做好準備,包括自動化、矽光子、能源管理等新領域。
談到中長期挑戰,他指出,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將使客戶規模愈來愈大,也更精明,並尋求簡單高效的解決方案。面對此局,臺灣企業必須「選擇性地」制定戰略目標,而非盲目追逐所有市場。
他進一步說,未來競爭不再僅限於晶片、封裝、測試或材料單一環節,而是「從整體系統優化出發」。新摩爾定律下,3D IC、矽光子與能源管理將成爲制高點,產業需在這些領域強化競爭優勢,才能持續提升性價比與全球影響力。
最後吳田玉強調,複雜環境不可避免,但臺灣半導體若能堅持「自身更強大、方案更簡單」兩大原則,並在價值鏈重塑中搶得先機,將有機會在下一個十年持續保持關鍵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