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瘋媽祖!遶境走到鐵腿 醫教自救方式
三月瘋媽祖,信衆跟隨遶境隊伍日走夜行,烏日林新醫院骨科醫師楊子弘8日提醒,長時間徒步,常見不適症狀包括足部起水泡、下肢抽筋、關節疼痛等問題,建議每晚休息透過拉伸、按摩或擡腿等方式放鬆。 (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三月瘋媽祖,信衆跟隨遶境隊伍日走夜行,烏日林新醫院骨科醫師楊子弘8日提醒,長時間徒步,常見不適症狀包括足部起水泡、下肢抽筋、關節疼痛等問題,建議每晚休息透過拉伸、按摩或擡腿等方式放鬆。(本報資料照片)
三月瘋媽祖,信衆跟隨遶境隊伍日走夜行,短則1日接駕,長則幾天幾夜「行軍式」長征。烏日林新醫院骨科醫師楊子弘8日提醒,長時間徒步,常見不適症狀包括足部起水泡、下肢抽筋、關節疼痛等問題,建議每晚休息透過拉伸、按摩或擡腿等方式放鬆,若出現水泡發炎也以正確方式處理,讓誠心不被鐵腿打敗。
楊子弘指出,遶境步行時間長,對下肢負荷大,髖關節與膝關節首當其衝。有些長輩族羣本身有慢性或退化性疾病,肌肉支撐力不足,突然增加運動量,易造成關節壓力,引發痠痛、疼痛;至於年輕族羣,可能有肌肉長時間行走沒有休息、水分電解質補充不夠造成抽筋,或是鞋、襪與腳部皮膚摩擦造成水泡或疼痛發炎。
他建議,信衆休息時可以拉筋放鬆,其次熱敷或按摩都可以幫助代謝廢物,促腿部恢復以利長時間行走,此外腿部擡高消腫也是很好的方法,將腿擡高超過心臟高度,讓靜脈迴流身體,可減少下肢腫脹。若民衆抽筋不斷的話,可能是腿部行動負荷太高,肌肉受傷一直持續抽筋在警告,也可能是體內的電解質如鈉、鉀失衡,拉伸放鬆足夠可以避免夜晚肌肉不自主放電,產生強制性收縮,並可以多補充運動飲料和水分。
對於腳部擦傷、水泡等情況,部分民衆可能會以坊間藥粉處理傷口,楊子弘提醒,正確做法務必消毒、包紮後使用無菌藥膏、貼上透氣性敷料,避免沾水造成進一步感染。扭傷則應立即冰敷止痛與消腫,並加壓包紮減少腫脹,數日後視情況改爲熱敷加速修復。韌帶受傷後若沒有保護,易再次扭傷,可用護具、護踝等保護,避免二次扭傷。
預防勝於治療,選對鞋襪是第一步。楊子弘建議,鞋子應選擇支撐性與包覆性佳的運動鞋,避免穿拖鞋或太軟、太鬆的鞋款,襪子則要注意排汗、散熱功能,避免引發香港腳或傷口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