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鋰電池工廠爆炸後 高雄全市啟動清查共列管12處

高雄三元能源廠大火後,環保局人員在廠房周邊監測空氣品質,民代認爲,市府沒有建立「防災社區」概念,讓在地民衆知道如何預防或應對工安意外。圖/高市府提供

全球鋰電池工廠大火層出不窮,臺泥三元鋰電池工廠起火凸顯爆炸及毒氣逸散風險。立委邱議瑩要求制訂救災SOP,議員邱於軒也指出,和發產業園區有第二座鋰電池工廠,但地方居民都是在工廠運作後才知道,完全不知道進駐訊息及潛在風險,資訊不透明。高市消防局說明共列管12處,另外市府專案小組啓動調查,將強化相關產業的安全管理機制。

經發局清查,高雄市登記有案鋰電池生產工廠共2家,分別是位在臨海產業園區內的三元能源科技公司,生產鈷鎳錳酸鋰電池。另外鴻海集團也在高市和發產業園區成立揚信科技公司,以磷酸鐵鋰電芯爲主。另有10家從事組裝、使用電池等設施之事業單位。

議員邱於軒表示,去年韓國鋰電池工廠大火傷亡慘重,她追查才知道設在和發內的鋰電池工廠看似污染不多,卻有報告指出,正極材料合成會有廢液產生,並非全然是綠能產業、低碳產業。

「我們住家附近的工廠也會爆炸嗎?」邱於軒說,這次三元廠房距離住宅區很近,很多人恐慌,幾乎人人看見她都會如此發問。此類型工廠具危險性,地方只知道是「做電池的」,完全不清楚有沒有風險,對環境是否造成影響或污染,資訊非常不透明,更別說爆炸後可能需要戴上防毒面罩。市府沒有建立「防災社區」概念,讓在地民衆知道如何預防或應對工安意外。

邱議瑩認爲,化學性質特殊,無法用傳統方式滅火,且燃燒氣體揮發至空氣中,也會導致氫氟酸等安全疑慮,中央地方要共同制定安全SOP。

消防局指出,高市列管的鋰電池工廠及場所計有12處,依法廠方每年需辦理2次自衛消防編組演練,若業者通知消防局也會派員參加,此外並針對場所危險性每年至少安排一次防護演習。

三元電池廠大火後,副市長林欽榮召集消防、環保、經發及建築管理等相關局處,成立市府專案小組。市府指出,除查明起火原因外,也會全面盤點其他同類型鋰電池工廠之防火管理機制與法規執行情形,並就防災預防、演練及救災設計提出改善建議。彙整報送中央主管機關,作爲未來修法與制度精進之參考,提升新能源產業安全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