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海力士陸廠設備 美提出逐年覈准構想

美國向南韓提議,晶片製造設備未來出口到三星電子與SK海力士在中國大陸的工廠,需逐年取得批准。路透

川普政府撤銷拜登時期的豁免後,據傳提出折衷方案,提議三星電子與SK海力士中國大陸工廠的晶片製造設備,出口改爲逐年批准,避免全球電子業遭受衝擊。

知情人士透露,美國商務部上週向南韓提出「場地許可」(site license)構想,取代今年底即將到期的「經驗證最終用戶」(VEU)資格。新方案要求兩家公司每年向華府提出申請,明列受限設備、零件和材料的具體數量。

由於川普官員堅稱不會恢復豁免,年度許可至少比逐批申請更具預測性,這可能是首爾能盼到的最佳結果。此舉增加流程複雜度,但讓兩家韓廠得以維持在中國大型晶圓廠的運作。美方官員表示,不會阻斷工廠日常營運,但將禁止出口可用於升級或擴產的設備。

然而,公司很難準確預測需要哪些零件修理生產設備,而這些設備在一年期間也隨時可能故障。倘若業者亟需進口零件,卻沒在場地許可內提出,外界擔心美國產業安全局(BIS)的批准速度,也許沒快到能避免製造中斷。

美國官員被問到許可時程時,駁斥這些憂慮,指出華府有強健體系,能在有需要時快速核發許可,以平衡商業現實與美國國家安全利益。

消息人士說,川普團隊希望更瞭解南韓晶片廠的供給,唯有華府主動許可時才能出貨。業界人士則指出,韓廠持續與美國政府討論豁免,給予華府更大話語權,能瞭解特定商品或成品的需求資訊。

該提案讓南韓政府與產業感到寬慰,但仍因負擔增加而受挫。

此種局面也讓首爾當局再度被夾在美中兩強之間,南韓總統李在明力促在要美中雙強中取得平衡,但美方撤銷VEU的時間點,就在李在明與川普簽署國防與投資協議後數日。

拜登政府對三星、SK海力士及臺積電(2330)核發豁免,以減輕對友邦企業在中國營運的衝擊。

當年,三星和SK海力士取得VEU資格,被視爲南韓前總統尹錫悅的重要外交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