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項航空技術成果在京發佈
中新經緯7月30日電 (謝婧雯)29日下午,“新天工開物——科技成就發佈會”首期航空科技專場在北京國家科技傳播中心舉行。
本次活動上,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合肥航太電物理技術有限公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團隊發佈了三項重要科技成果——C909醫療機、飛機雷電防護技術體系創建應用、微型可懸停撲翼飛行器的仿生設計技術應用。中國工程院院士、大飛機自主工程總設計師張彥仲作爲嘉賓出席本次活動。
中新經緯瞭解到,中國商飛研製的C909醫療機,是一款模塊化空間佈局設計的多用途醫療機,具有醫療救護和醫療轉運的功能,可服務於國內航空醫療救援網絡。C909醫療機已獲民航局適航認證。
C909飛機系列總設計陳勇表示,C909醫療機具備大空間、多種佈局形式和遠程航程等優勢,能有效提升長途、中遠途病患的轉運能力。同時,飛機還配置了傷病員登離機裝置,還可加裝負壓隔離艙、嬰幼兒保溫箱等設施,支持多種醫療設備上機。
“一架民航客機平均每年遭遇一次雷擊,傳統避雷手段在高速飛行的飛機面前全然失效。”合肥航太電物理技術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段澤民教授介紹,其團隊通過所創建的飛機雷電防護技術體系,使用研發的國際首套機動式高帶載全機雷電試驗裝置,支撐C919飛機自主可控地實現雷電適航取證。
本場活動上,北航團隊也帶來了一種以蜂鳥、昆蟲等生物爲原型發展的新型裝備——微型可懸停撲翼飛行器。據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李椿萱介紹,此類飛行器具有強隱蔽、強抗擾和強機動特性,已成爲全球研究熱點。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吳江浩介紹,該飛行器於2017年實現首飛,並在2022年具備了穩定飛行、控制及實時圖傳的能力,2024年成爲同類飛行器中唯一持續飛行時間超過15分鐘的仿蜂鳥飛行器。據介紹,該飛行器在機動性能、抗風能力和耐用性方面表現優異。
中新經緯從國家科技傳播中心獲悉,本期航空科技專場發佈會是“新天工開物——科技成就發佈會”2025年首期專場發佈會。
(更多報道線索,請聯繫本文作者謝婧雯:xiejingwen@chinanews.com.cn)(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魏薇 李中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