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線培養”社區後備力量

本報深圳訊 (通訊員 張洪洋)“做好社區服務和矛盾調解是基層善治的一堂必修課,這次社區黨委班子後備力量強基班培訓爲我們充電續航,非常有意義。”近日,廣東省深圳市龍華區社區黨組織書記後備力量王曉在培訓現場分享心得體會,贏得了在場學員的陣陣掌聲。

近些年來,龍華區聚焦超大城市高密度、高流動、多元化的社會治理形態,探索“一線發掘、火線歷練、航線校準”三線培養模式,着力建強政治堅定、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的社區後備力量。

堅持一線發掘。建立社區黨組織後備力量庫,明晰入庫門檻、選拔程序等標準流程,分類儲備社區黨組織書記、委員等後備力量。打破傳統選人思路,構建“區—街道—社區”三級聯動儲備機制,從區直單位優選一批業務骨幹、街道層面培養一批中堅力量、社區層面挖掘一批本土優秀人士;破解專業結構單一困境,注重吸納法學、社會學、經濟學等各領域專業人員。

注重火線歷練。注重理論提能、實踐鍛鍊和現場考覈相結合,探索“戰訓考一體化”後備力量培訓培養方式。“平時”號召後備力量開展“社區丈量”行走,幫助解決羣衆訴求,“急時”將土地整備、問題樓盤整治等作爲一線歷練主戰場,分批組織實地跟崗鍛鍊。在攻堅現場開展“知事識人、序事辨材”集中調研,一批後備力量在土地整備、問題樓盤處置等火線脫穎而出。常態化舉辦後備力量“雛鷹亮翅”大比武活動,加強矛盾調解、應急處突等多方面能力訓練。

強化航線校準。樹立能進能出、優進絀退的鮮明導向,構建科學規範、監管有力的社區幹部管理體系。合理設置社區黨組織人員配備標準;規範社區黨委班子成員日常調整,明確任職資格條件、選拔任用流程,參照機關事業單位幹部檔案的建檔標準和管理要求,實行“一人一檔”。健全常態化區級聯審、年度考覈、獎勵懲戒等機制,強化聯審、考覈結果運用,將其作爲評優評先的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