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資本背景董事長辭職 長江證券“易主”或近尾聲
本報記者 羅輯 北京報道
3月2日晚,長江證券發佈稱,董事會收到董事長金才玖辭職的書面報告。因工作調整,金才玖申請辭去長江證券第十屆董事會董事、董事長及董事會各專門委員會委員職務,辭職後金才玖將不再擔任長江證券任何職務。其職務將由長江證券黨委書記、董事劉正斌代爲履行。
事實上,在公告前夕,市場就有傳聞稱長江證券將有重大變動。這主要源於2024年3月長江證券官宣第一大股東將變更爲湖北省國資旗下的產投平臺,雖然該股權尚未完成過戶,但早在2024年9月,湖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原黨組成員、副主任劉正斌已出任長江證券黨委書記、董事,在此之後,長江證券董事長、其他董事會成員、高管層的變更便猜測迭起。
“一般而言,成爲一家企業的實際控制人,除了在股份和表決權上佔據優勢外,還可以通過對董事會、監事會等施以控制來達成。”一位業內人士提到,市場往往基於股權變動背後的控制權轉移預期,而對關鍵崗位的人事變動給予關注。
此外,長江證券相關人士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董事長辭任只是人事變動,就股權變更的相關事宜,“目前還在穩步推進中”。
董事長變更背後
具體來看,金才玖是長江證券的“老董事”,從第七屆董事會就進入長江證券核心架構。而彼時之所以有此變動,又是因爲上一輪長江證券的股權之爭。
2015年,時值中國資本市場又一輪券商融資併購潮前後,各類資本對券商牌照進行“狙擊”。長江證券作爲優質資產,此前已經被劉益謙“相中”,其旗下新理益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理益集團”)已拿下長江證券的第一大股東地位。但2015年恰逢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峽集團”)重組長江證券彼時的第二大股東湖北能源(000883.SZ),三峽集團旗下控股子公司三峽資本控股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三峽資本”)“突擊舉牌”長江證券,直接威脅了新理益集團在長江證券的第一大股東地位。
雖然此後“三峽系”並未實現對長江證券的控股,但是“三峽系”背景的董事金才玖隨後進入了長江證券,並在此後多輪換屆中,完成了從董事到副董事長再到董事長的轉變。
2024年,長江證券股權再發生重大變化。這一次湖北國資出手,劍指長江證券第一大股東席位。
根據彼時公告,2024年3月,湖北國資旗下產投平臺、長江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江產業集團”)與湖北能源、三峽資本簽署《股份轉讓協議》,長江產業集團擬通過協議轉讓方式以8.2元/股的價格分別受讓湖北能源、三峽資本持有的上市公司約5.3億股和3.33億股股份,佔長江證券股份總數的比例分別爲9.58%和6.02%。
同時,長江產業集團與長江證券股東武漢城市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湖北宏泰集團有限公司、湖北省鄂旅投創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湖北省中小企業金融服務中心有限公司、湖北日報傳媒集團分別簽署《一致行動協議》,約定這些股東在參與上市公司法人治理時與長江產業集團保持一致行動。
如此一來,長江產業集團不僅將直接持有長江證券9.63億股股份,佔長江證券股份總數的17.41%,並且通過一致行動人,長江產業集團合計將支配長江證券15.61億股份表決權,佔長江證券股份總數的28.22%。
上述權益變動一旦完成,長江產業集團將成爲長江證券的第一大股東。這也意味着,“三峽系”在股權出讓的同時,也面臨着相關重要崗位的“放手”。如今金才玖的離任正如“靴子落地”。
深耕湖北
目前,根據長江證券公告,金才玖離任後,根據有關規定,長江證券董事會全體參會董事一致同意推舉長江證券黨委書記、董事劉正斌代爲履行職務。不過,劉正斌代爲履行職務的時間不得超過六個月,長江證券還將根據相關規定儘快選舉董事長。
實際上,回溯長江證券歷任董事長履歷,大多曾有湖北省政府相關部門任職的履歷。而在長江證券3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深耕湖北”是其長期戰略。
早在十數年前,長江證券就在致力於提升區域優勢。其中不僅與湖北省內各級政府的對接範圍不斷擴大,並全力服務地方資本市場發展。時至今日,深耕區域、擴大在地優勢,仍然是其主要戰略。
而當前,隨着長江產業集團的增持和一致行動人的構建,長江證券在湖北區域的輻射力度或還將進一步提升。
“長江證券是以服務實體經濟爲主的全國性、全牌照、綜合型上市公司,綜合實力較強,總市值在湖北省內上市公司中排名前列。長江產業集團則聚焦國家戰略和湖北省現代產業集羣建設,履行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運營主體和省級產業投資基金投資管理主體功能。”長江證券方面提到,通過上述股權收購,長江產業集團旗下將新增一家金融行業上市公司,有助於進一步發揮其省級資本市場服務平臺的優勢,實現“產業+金融”服務功能的躍升,助推湖北省加大金融與業務協同及創新,推進湖北省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落實落地,進一步提升湖北省國資市場運作功能,優化國有資本佈局。
長江產業集團截至2024年9月末,資產規模爲2498.73億元,近年來通過資產重組和剝離,資產結構越發清晰,資產質量提升。目前,該集團業務涉及範圍大,按照收入佔比,前三大業務是建築材料銷售、信息科技、化工業務(與汽車零部件業務收入持平),其收入佔比分別爲40%、15%、8%左右。從整體經營情況來看,2021 年度至 2023 年度及 2024 年 1—9 月,長江產業集團營業總收入分別爲180億元、140億元、202億元和 212億元,呈先降後升趨勢。
若未來上述股權變更落地,長江證券與長江產業集團之間的協同空間或進一步打開。而目前,上述股權變更正在推進中,相關進展、人事調整變動以及後續影響,記者將持續關注。
(編輯:夏欣 審覈:何莎莎 校對:翟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