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大學:以科技守護南水北調中線水源“生命線”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程墨 通訊員 楊葉 任強 王露)近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農業面源污染智能監測與系統防控技術研究”項目推進會在湖北省丹江口市召開。來自三峽大學、中國農科院、北京農科院、湖北農科院等10餘家單位的29名技術骨幹齊聚一堂,共商守護國家“水脈”大計。

2024年12月,三峽大學牽頭承擔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農業面源污染防控”,該項目直面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核心挑戰:自2014年通水以來,丹江口水庫累計向北方輸水超690億立方米,惠及沿線26個大中城市逾1億人口。然而,庫區農業面源污染長期存在“底數不清、監測不全、調控能力不足”的難題,面向核心水源地水質安全的系統防控技術依然欠缺。

爲破解這一困局,三峽大學充分發揮其在水利、環境、信息等學科交叉融合的優勢,聯合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市農林科學院、湖北省農業科學院等11家機構以及水源地核心區域的地方政府與農技推广部門,構建了“產學研用推”緊密結合的創新聯合體。

項目核心目標在於融合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構建覆蓋庫區流域的“天空地水”一體化智能監測預警網絡,創新形成“源頭精準控污—過程高效阻截—智能優化決策”的系統化防控技術體系,顯著提升面源污染溯源精準度與防控效率。

下一步,團隊將聚焦摸清污染底數、突破防控技術瓶頸、健全體系,加快構建“天空地水一體化智能監測網”,推動15萬畝技術示範區落地。

項目首席科學家、三峽大學校長黃豔教授表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是保障京津冀豫地區數億人飲水的“生命線”,我們必將以科技爲盾,斬斷面源污染隱患,確保一庫淨水永續北送。

作者:程墨 楊葉 任強 王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