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大豹忠魂碑 幾成廢墟

新北市「三峽大豹忠魂碑」於2020年被公告爲市定古蹟,記錄日治時期日本殖民政府與三峽地區泰雅族大豹社發生衝突,史稱「大豹社事件」。(本報資料照片)

新北市「三峽大豹忠魂碑」於2020年被公告爲市定古蹟,記錄日治時期日本殖民政府與三峽地區泰雅族大豹社發生衝突,史稱「大豹社事件」,近日有民衆在網路中揭露,前往尋訪探究時,卻發現古蹟維護欠佳、幾成廢墟。對此,文化局表示,已請維管單位加強清理、整理周邊環境,善盡維護管理責任。

約1900年至1910年間,日本殖民政府爲了臺灣山區樟腦資源,大舉進入原住民山區,與原住民爆發武裝衝突,後來日本總督府約1930年代中期,爲紀念在三峽「大豹社事件」中,與原住民衝突後罹難的軍警,便在三峽插角山區豎立忠魂碑。

忠魂碑座落於三峽區插角段,古蹟本體含平臺基座面積共25平方公尺,新北市文化局於2020年11月18日依《文化資產保存法》公告指定爲新北市市定古蹟。

「國家對待市定古蹟令人感到不尊重!」近期前往造訪的民衆在臉書揭露,前往忠魂碑的沿途路徑猶如廢墟之地,防護邊坡路基流失、路柱傾斜,感慨市定古蹟導覽牌任其倒塌,古蹟主體也沒有維護,批評「列入古蹟又沒能力維護,是怎麼回事?這樣的古蹟有列跟沒列,到底有什麼差別呢?」

文化局迴應,該碑位處位於三峽插角山區,古蹟管理機關爲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新竹分署,近日接獲民衆反映周圍環境及導覽牌倒塌情形,已請該分署加強清理及整理周邊環境,以善盡管理維護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