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電子書版權重歸《科幻世界》,全新升級版上線

3月1日,中國科幻里程碑之作《三體》系列圖書的電子書版權正式迴歸成都《科幻世界》。同時,《三體》2025版本全新升級上線,目前,已在qq閱讀、微信讀書等多家電子閱讀平臺更新。據悉,此次《三體》系列電子書新版首次實現了與該系列實體書最新修訂版內容的完全同步。

在內容上,新版電子書堪稱“完全態”呈現。其中不僅同步了實體書的最新修訂內容,還增補了劉慈欣的親筆序言和後記。在這些獨家內容中,劉慈欣首次披露了自己的創作初衷,表達了對科幻文學的深刻理解。

序言中,劉慈欣提到,如果要回答這樣一個問題:什麼樣的科幻題材是離現實最近的?他會毫不猶豫地回答是外星人。在劉慈欣看來,外星人題材具有最大的不確定性,這個古老的科幻想象隨時都可能變成現實。這事一旦發生,將迅雷不及掩耳,而在那時,我們的生活、文化和哲學將完全改變,我們現在所關注的一切將不再重要。“我一直覺得,對外星智慧文明問題的漠視,是人類世界最不可思議的事情之一。”他寫道。

他提到“我一直有一種幸運感,慶幸我能夠在外星人降臨我們的世界之前寫完並出版了這部小說”,希望通過《三體》引發公衆對宇宙和人類文明的思考,其提出的“零道德的宇宙文明完全可能存在,有道德的人類文明如何在這樣一個宇宙中生存?”等問題發人深省。

此外,新版電子書還特邀衆多名家進行多維度解析。著名科幻作家韓鬆、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嚴鋒、詩人廖偉棠曾從文學、科學、哲學等維度對《三體》進行解讀,這些內容此前僅在實體書中出現,此次也被收錄進電子書。隨着《三體》在全球的暢銷,其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此次《科幻世界》特別加入國際視角解析,邀請《三體》日文版譯者、日本科幻研究領域權威專家大森望,以及俄羅斯Fanzon出版社編輯德米特里·茲洛特尼茨基,從海外資深科幻人的角度,描述劉慈欣作品的國際影響力,分析其在全球成功的關鍵因素。

2006年,《三體》第一部在《科幻世界》雜誌開啓連載,成都成爲中國科幻“星艦起航的港口”。2008年,《科幻世界》推出單行本,拉開中國科幻暢銷書時代的序幕。此後,《三體》歷經近二十載修訂打磨,被譯成30餘種語言,在全球範圍內掀起科幻熱潮。然而,在數字時代,由於電子版權分散,這部作品的電子書長期未能與實體書形成合力。

四川科幻世界傳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鬍世發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三體》電子版權的迴歸是《科幻世界》戰略轉型的重要一步。未來,《科幻世界》還擬通過“買一贈一”的方式,實現紙電版本自由切換,打破閱讀形態壁壘。據介紹,《科幻世界》雜誌社將整合劉慈欣長中短篇作品出版版權,構建“最全科幻數字內容庫”,並與銀河獎、中國(成都)國際科幻大會、天府科幻電影展等平臺聯動,推動IP開發從單一出版向影視、遊戲等全鏈條延伸。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祖薇薇

編輯/劉忠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