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二十一|對話瑞銀中國汽車行業研究主管龔旻:本土化生產、建立品牌形象和可持續發展,中國新能源車企出海“三步走”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孫遲悅 香港報道
2024年11月14日下午,吉利控股正式宣佈對極氪、領克股權結構進行優化,作爲落實《台州宣言》戰略框架的關鍵性舉措。
“戰略調整”似乎是過去一年來中國內地車企的主題。
與吉利旗下的品牌合併不同,一些新勢力車企則是選擇了推出第二、第三品牌,比如蔚來推出樂道和螢火蟲、小鵬推出MONA等。
在過去的一年裡,不同的車企在面對複雜的市場環境時,做出了不同的選擇。
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整合、品牌戰略以及出海佈局,哪些因素推動了車企做出不同決策?爲什麼說新能源車出海充滿了挑戰與機遇並存?香港作爲展示窗口又帶來了哪些優勢?
本期播客我們邀請到了瑞銀中國汽車行業研究主管鞏旻,跟我們聊一聊,在2024年,內地新能源汽車行業經歷了怎樣的變化、各大車企的戰略部署如何改變,以及未來新能源車企“走出去”的具體方式和方向。
Shownotes:
02:07 車企合併或成爲未來十年主要趨勢?品牌整合如何改變市場格局
04:09 品牌各不同,各大車企誰勝一籌?
06:11 汽車品牌運營的成功與失敗因素
08:14 中國新能源車企:挑戰與機遇並存的全球化之路
10:18 銷量、品牌定位和可持續性指標
12:18 出海挑戰:中國車企在海外市場的競爭與本土化生產
14:19 中國車企能否挑戰特斯拉市場地位?
16:22 新勢力品牌在香港的挑戰與前景
18:23 海外市場的挑戰與機遇:全球大考中的終極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