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尤溪:他微信好友裡的957個聯繫人

東南網8月28日訊(通訊員 肖起城)初秋午後,陽光透過梧桐葉在三明尤溪縣公安局城關派出所調解室投下斑駁光影。副所長鄭祖森低頭快速敲擊手機屏幕,微信對話框裡新消息不斷彈出,這已是他添加的第957個聯繫人。“如今連老大爺都學會用微信發語音,用手機和他們溝通更有效便捷。” 他笑着展示微信通訊錄,裡面整齊分類着 “社區羣”“案件跟進”“特殊關懷” 等標籤。

2025年8月19日16時許,鄭祖森的微信再次收到感謝:“退款已經收到了,非常感謝鄭警官,謝謝你們。” 事情源於轄區居民王女士的遭遇,8月9日,她因債務問題通過網絡廣告接觸到自稱 “北京市某律師事務所” 的黃某,隨後被引導加入服務羣並聯系 “武漢某諮詢有限公司”鄒某,簽訂服務合同並支付7800元首付款。就在她準備支付10200元尾款時,經家人提醒察覺異常,隨即聯繫了鄭祖森。

鄭祖森調取雙方長達兩週的微信溝通記錄,從中發現關鍵對話線索,隨即與 “鄒經理” 取得聯繫。經過法制教育與溝通協商,對方最終同意退還大部分款項。8月20日,王女士成功收回6800元服務費,第一時間就與鄭祖森分享了這個消息並表達感謝。

而在2024年12月4日,鄭祖森的微信上突然收到一條信息。這條信息來自一個特殊的“朋友”——五年前他經手辦理的盜竊案件嫌疑人董某。這已是2019年12月以來,兩人之間發生的又一次暖心互動。

故事要從一個月前說起。2024年11月20日,董某焦急地給鄭祖森發來求助信息,稱其在網絡平臺花費5000元購買的玉石疑似遭遇詐騙。鄭祖森立即通過微信遠程指導,仔細梳理交易記錄和平臺信息,最終幫助董某成功追回4500元損失。心懷感激的董某當即發來信息表示感謝。

這種特殊的信任關係已持續五年之久。在鄭祖森的持續幫扶下,董某遇到生活難題總會第一時間尋求建議。2024年8月1日,董某就曾因收受盜竊所得的鋼管主動諮詢。鄭祖森敏銳判斷該行爲可能涉嫌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經過耐心勸導和法律解釋,最終董某未收受該筆鋼管併爲鄭祖森提供了線索。這段跨越五年的警民故事,見證了一位基層民警用專業與溫度,將執法對象轉化爲幫扶對象的動人歷程。

在他的辦公室牆上的“助人爲樂品德高 傳遞社會正能量”錦旗,在加油站的衛生間抓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豬獾,甚至走失兒童的父母通過鄭祖森朋友圈兩小時內找回孩子。這些都是鄭祖森微信好友中“每個紅色感嘆號背後都是沉甸甸的信任。”

從“面對面”到“鍵對鍵”,改變的是方式,不變的是初心。在便利羣衆與規範執法間,鄭祖森尋求更大公約數。也正如轄區居民王女士在微信所寫:“那個永遠亮着的微信頭像,是我們深夜安心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