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減壓法找回人生主控權!臺積電主管:你的身心已陪你南征北討,何必一再責備自己?

圖片來源:王竹君 攝

作者/吳佩旻

在淡馬錫任職多年、手握百億資產決策的那一年,郝旭烈的體檢報告卻「滿江紅」。在職涯巔峰,他選擇裸辭,按下人生的暫停鍵。你能想像嗎?一個成功的高階主管,爲什麼願意放下光鮮頭銜,只爲了重新調整壓力?

在臺積電、淡馬錫、力晶這些高壓環境中,任何財務數字的誤差,都可能掀起連鎖反應。郝旭烈一路從基層到高階主管,肩上壓力不斷加碼,但他卻選擇「駕馭壓力,而不是逃避壓力」。

郝旭烈回憶,在臺積電的職涯路上,真正讓人生翻篇的,不是宏大的計劃,而是一個個小小的起心動念。比如勇敢承接一個陌生專案、願意比別人多走一步,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決定,卻在長期累積中,帶來意想不到的躍升。

小選擇帶來大翻轉,挑戰變成職涯的墊腳石

然而,事業順遂之際,他的身心狀態卻亮起紅燈。體檢報告滿江紅。2012年,他毅然選擇裸辭,休息一年,重新調整生活。這段「提前體驗退休」的經驗,讓他體悟到:爲人生保留一點主控權,是消除壓力的根本。

他也回顧起過去的工作狀態,檢視壓力成因,發現壓力常是因爲「只看到不足」而被放大。他也歸納出,壓力本身並不是壞事,它的來源往往是「不確定性」與「失控感」。環境不可控、他人難以掌握,但唯有自己最能調整。當懂得把壓力化爲「輸出」——無論是行動、決策或創造——壓力就能轉換成動力。

在現代職場中,「壓力」幾乎是每個人共同的體驗。根據《天下學習》調查,有高達五分之一的臺灣工作者曾因工作壓力而需要專業協助。那麼,壓力究竟該如何管理?本文整理《快樂工作人》Podcast與郝旭烈的對談精華來解答:(延伸推薦:2025《天下學習》DEI報告書下載,年度調查數據完整收錄!)

Q1:你在高壓環境下(臺積電、淡馬錫)如何調適自己?

A:壓力本質來自於「不確定性」與「無法掌控」。環境與他人都難以控制,唯有自己最容易掌握。當你行動(輸出)時,壓力就會縮小;相反地,想太多隻會放大焦慮。所以我常提醒:想都是問題,做纔是答案。

Q2:壓力大時,你有哪些具體方法能轉化?

A:我最推薦三個輸出法:

1.寫日記/覆盤:每天300~500字,寫下今天的得失,久了會累積成就感。

2.專注興趣:像我畫「纏繞畫」,專注於簡單圖形,就能暫時放下煩惱。

3.環境整理:哪怕只是書桌,整理前後拍照,成就感立刻浮現。

這些方法能把壓力「看得見」,從腦海的無限放大轉爲具體成果。

Q3:你擺脫壓力的人生轉折點是什麼?

A:2012年體檢滿江紅,我決定裸辭。很多人覺得休息沒有壓力,但其實「閒到發慌」也是壓力,因爲缺乏主控感。從那之後,我開始主動安排生活,每天留5~10分鐘給自己。這就是「提前體驗退休」,也是壓力管理的核心:主控感。

Q4:很多人會說:「壓力就是動力。」你認爲,壓力真的能變成競爭力嗎?

A:我不認爲前進一定要靠壓力。若能找到心流(如畫畫、彈吉他),壓力自然會消散。重點不是「壓力變動力」,而是「喜悅變動力」。舒服才做得久,做得久才做得好。

學會reset、累積小勝利、幫助他人,逐步建立自信與價值

Q5:很多人的壓力來源是完美主義,該怎麼辦?

A:不要一開始就追求完美。我經營Podcast時,不看流量表現,唯一的KPI是「集數」,爲什麼?因爲這個數字只會增加不會減少。我建議所有事情都先做再修正,比執着完美更能前進。

Q6:您提到幫助別人能減壓,這怎麼理解?

A:很多人以爲利他很遙遠,其實你只要把工作做好,讓客戶滿意,就是利他。利他同時也是利己,因爲它讓你看見自己的價值,減少自責,增加成就感。

Q7:對於常責難自己的聽衆,您會怎麼鼓勵他們?

A:不要責難自己的身體與心靈,它已經陪你南征北討。每天告訴自己「我好棒」,寫下「好棒日記」。當你能看見自己的好,就會少一分自責,多一分力量。

壓力不可避免,但可以被駕馭。當你學會 reset、累積小勝利、幫助他人,自信與價值就會在壓力中逐步成形。

※本文由Cheers:快樂工作人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霸凌的主管總是平步青雲?高層爲什麼沒看見管理不當?

滿滿行事曆已過時!比爾蓋茲:我花了太久才懂,成功不是要把每秒行程排滿

成功者都這樣「浪費」時間:不怕繞遠路的5個人生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