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同堂的鐵道生活圈 臺中火車站120週年 翻轉新生
臺中火車站是全臺唯一「三代同堂」的火車站聚落,完整記錄城市軌跡與文化記憶。
【撰文|鄒明珆、圖片提供|臺中驛鐵道文化園區、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1908年落成的「湖心亭」,坐落於臺中公園日月湖中央,是爲了紀念縱貫鐵路全線通車而建,象徵南北鐵道交會於此的歷史時刻,同時也見證臺中城市發展的開端。臺中市政府以繽紛線條勾勒的「府徽」,設計靈感正來自這座百年涼亭,也意味了這座城市與鐵道密不可分的連結。120年來,隨着西部幹線啓用,臺中火車站不僅推動都市成長,更成爲交通、記憶與文化交織的重要門戶。
-------
走進臺中火車站,彷彿踏入一部城市發展的實景紀錄片。自1905年第一代車站啓用以來,臺中火車站便扮演着城市對外連結的重要門戶。日治時期的都市規劃,讓臺中成爲南北交通核心,也帶動中區的繁華興起。百餘年間,隨着都市轉型與交通革新,車站及周邊環境持續變遷,在歷史與現代之間尋求平衡。如今,這裡不只是通勤據點,更蛻變爲結合文化、觀光與生活的新型城市聚落。
全臺唯一 「三代同堂」的火車站聚落
臺中火車站自日治時期以來,就是縱貫鐵路的重要節點。1905年,第一代木造站體以「臺中停車場」之名啓用,奠定了城市發展的基礎;1908年,西部縱貫線全線通車後,成爲關鍵交通樞紐。1917年登場的第二代紅磚車站,則成爲臺灣中部最具代表性的建築地標。2016年,因應鐵路高架化,全新第三代車站啓用,以綠建築概念設計,提供更具現代化的交通機能,同時保留第二代站體作爲國定古蹟,完整記錄城市軌跡與文化記憶。
臺中火車站第一代爲1905年以「臺中停車場」之名啓用的木造站體。
2013年,臺中火車站進行第三代車站工程期間,意外在地層下發現長約60公尺、寬爲1.4公尺的第一代車站機關車庫維修坑道,不僅證實了初代站體的存在,也使臺中火車站成爲全臺唯一「三代同堂」的鐵道場域。
臺中火車站1917年登場的第二代紅磚車站。
參與營運臺中驛鐵道文化園區(舊臺中火車站)的經典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林宛玄表示,第二代臺中火車站裡保留了珍貴的古蹟站房與舊鐵軌,讓人得以在城市發展脈絡中回望歷史。她分享:「爲了營造懷舊與創新交織的場域氛圍,我們在參與營運後,特別向臺鐵購入退役的光華號與自強號列車,設置於舊站房內,並搭配一旁提供小朋友乘坐的小火車,使園區與周邊的現代商場、生活機能交織出多層次的空間體驗,成爲乘載人們記憶、連結城市發展與未來想像的所在。」
臺中火車站2016年啓用的綠建築概念第三代車站(同時保留第二代站體作爲國定古蹟)。
退役的DR2700型柴油客車「光華號」,設置於臺中驛鐵道文化園區內,讓人們得以回望歷史。
打通前後站車站商圈翻轉重生
儘管鐵路發展帶動臺中成爲中部第一大城,並使火車站一帶躍升爲商業中心,但隨着1980年代國道一號通車,商業中心逐漸西移,曾經繁華的中區及部分的東、西、南、北區逐漸沒落,成爲所謂的「舊城區」。同時,過去臺中火車站前後站因鐵路阻隔,交通銜接長期不順,臺中市政府建設局指出:「大智路中段因道路計劃路廊受限,遲遲無法打通,當時位於預定道路用地上的大智慧學苑爲合法建築,但因地理位置特殊,成爲貫通工程的關鍵節點。」
爲了改善交通並促進前後站平衡發展,在盧秀燕市長2019年上任後,市府團隊秉持「爭取預算」、「隨時On Call」、「同理應對」、「大海撈針」黃金四大原則,持續與24位所有權人密切溝通協調,終於成功取得大樓拆除同意,完成全臺規模最大的住商拆遷案之一,全線打通大智路,成爲舊城區轉型更新的契機。打通後,市府於2021年進一步拓寬銜接武德街,徹底貫通前後站動線,串聯中區與東區生活圈,爲火車站聚落注入全新活力。
市府在大智北路旁設置「大智路貫通紀念史志」,爲公私合作的成功案例留下紀念。
爲紀念這段關鍵歷程,建設局在大智北路旁設置「大智路貫通紀念史志」,並優化周邊人行空間,以圖文並茂的方式呈現火車站區的文化脈絡與重大變遷,讓民衆在漫步之餘能感受城市更新的痕跡與意義。
臺中火車站前後站動線貫通後,爲周邊商圈注入全新活力。
此外,因應交通與商業成長,市府盤整既有空間資源,將立德街公有平面停車場改建爲地下三層、地上一層的「立德地下停車場」。這座東區首座公園式停車場,不僅提供超過500個汽機車停車位,更融入火車、鐵軌與隧道等鐵道意象,設計共融式遊具與綠意空間,市府交通局指出:「我們的目標就是希望讓原本令人感到冷冰冰的基礎建設,成爲親子游憩的新選擇。」
文資建築修復再利用串起城市記憶
臺中火車站不只是交通節點,更是城市歷史與文化的交會處。市府近年來持續盤整週邊文資,打造多元文化場域。像是位於後站的「新民街倉庫羣」,原爲臺鐵貨運倉庫,目前正進行古蹟修繕工程,未來將轉型爲「臺中流行音樂產業孵化基地」,讓老倉庫成爲兼具教學、表演及培育在地樂團等功能的流行音樂創作文化新據點。
車站舊有軌道路線也保留並改造爲「綠空鐵道1908」步道,以原本的鐵道紋理爲基礎,打造行人友善的綠色廊帶。這條穿越中區與東區的步道,如同一條文化綠脈,以臺中驛鐵道文化園區爲中心,向南行經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舊臺中酒廠)、國家漫畫博物館、臺中文學館;往北則延伸至新民街倉庫羣、帝國糖廠、臺糖湖濱生態園區等一系列歷史與文化地標。旅人能沿着綠空鐵道散步漫遊,在綠意與城市記憶之間自由穿梭,感受歷史與現代交織出的獨特魅力。
此外,近年新落成的購物中心如Lalaport與大魯閣新時代也位處綠空鐵道沿線,商業與文化機能共存,讓這一帶成爲適合散步、探索、消費與休憩的新型生活聚落。每到歲末,這裡更搖身一變爲「耶誕嘉年華」的主場地之一,燈海與市集點亮整個車站周邊街區,扣連城市文化、生活與節慶溫暖氛圍。
三代同堂生日慶臺中火車站翻開新篇章
今年,臺中火車站迎來建站120週年,爲了紀念這座城市的重要印記,市府、臺鐵公司與臺中驛鐵道文化園區以「臺中驛呷百二」爲主題,策劃一系列慶祝活動,讓老車站成爲跨世代共享記憶的場域。
從4月起,臺中火車站陸續推出多場精彩活動。舊站大廳內的「120經典時光展」,以模型與老照片,重現二代車站、吊腳樓、舊機務段的歷史場景,並透過線上徵文、祝福明信片及復刻印章展列,引領民衆穿越百年時光,感受臺中火車站從「臺中停車場」一路走來的點滴。同時,在日本京都鐵道博物館也舉辦「臺中車站120週年特展-臺灣的鐵道」(臺中駅120週年~臺灣の鉄道~),將臺中火車站的故事推向國際舞臺。
臺中驛鐵道文化園區與日本京都鐵道博物館合作「臺中車站120週年特展-臺灣的鐵道」特別攝影展。
最重要的慶祝活動則於5月15日生日當天登場。林宛玄興奮地表示:「我們除了邀請到歷任臺中站站長齊聚一堂,與民衆分享蛋糕與長壽麪,還安排國寶級蒸汽火車駛入新站第三月臺,展現新舊交融的歷史延續!」現場同步規劃紀念車票發行,以及鐵道吉祥物大集合,讓不同世代的情感在此交會。
此外,「小小站長體驗活動」也推出特別版,邀請歷任站長親自帶領小朋友探索鐵道世界,從中認識臺鐵運務的幕後故事;中山73影視藝文空間則在5月推出「戀戀鐵道」特輯影展,播映《看海的日子》(臺語版)、《戀戀風塵》(數位修復版)、《南方,寂寞鐵道》、《青春18×2 通往有你的旅程》4部鐵路主題電影;烏日圖書館則推出鐵道書展,從影像、文學到互動體驗,讓不同世代都能在多元形式中尋回與臺中火車站的連結。
爲慶祝臺中火車站建站120週年,舊站大廳內以「120經典時光展」,引領民衆穿越臺中火車站的百年時光。
從一座木造站房起步,到三代並存的鐵道生活圈,臺中火車站120年的歷程,已深深烙印於城市記憶之中。林宛玄說:「我們期待臺中火車站能夠成爲臺中的客廳,陪伴大家繼續迎向未來的新旅程。」
《漾臺中》2025年6月號NO.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