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指數均跌逾1% 下跌個股近4100只

7月31日,指數走弱,創業板指下挫跌逾1%,滬指跌超1%,深成指跌1.30%。煤炭、鋼鐵、有色金屬、光伏、房地產等方向跌幅居前,滬深京三市下跌個股近4100只。

中信證券研報認爲,目前市場對部分細分行業呈現信心增強趨勢,財報披露前的盈利預期仍在上修;科技股近期盈利預期有小幅下調,主要緣於外賣補貼擾動的幾家互聯網平臺;其餘子行業盈利預期普遍呈上修態勢,尤以新能源汽車、半導體及消費電子最爲突出。其中,新能源車與半導體的業績預期分歧較大,隱含更高的彈性空間;消費電子業績預期雖分化較小,但景氣確定性強。綜合來看,港股大市調整延續輪動結構,指數沒有明確方向前,業績也或成爲短線行情的主要看點。

中泰國際指出,港股當前整體升勢仍較健康,核心驅動邏輯正從前期避險情緒與倉位回補,逐漸有轉向基本面改善與政策預期向好的跡象,市場或在逐漸重新定價內部基本面修復的速度和力度。但從技術指標來看,短期市場超買情緒有所堆積。

平安證券(香港)研究也指出,當前港股市場仍具有較低估值以及“賺錢效應”下的交易漸趨活躍等優勢,中長期走勢仍可保持樂觀展望。建議繼續關注人工智能、機器人、半導體、工業軟件等新質生產力等科技板塊,及政策加力支持的創新醫藥板塊以及具有消費屬性的中醫藥和醫療板塊。

華泰證券研報表示,往後看依然看好港股市場機會,恆生科技修復空間或更大。往後看,全球廣義流動性可能依然充裕,在這個情況下,各類資產預期回報決定資金流向方向,資金流向方向影響市場漲跌水平。即便經歷了年初至今的大幅反彈,PB ROE視角下中國資產估值水平依然相對摺價,具有估值性價比。尤其是考慮到匯率變化,人民幣仍被低估,或有進一步升值的空間,港股市場在全球的吸引力有望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