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指數集體低開 可控核聚變概念延續強勢

本站財經3月26日訊 週三開盤,上證指數跌0.13%報3365.67點;深證成指跌0.12%報10636.12點;創業板指跌0.11%報2143.12點;滬深300跌0.05%報3930.21點;科創50跌0.18%報1029.81點;北證50跌0.34%報1337.85點,滬深京三市合計成交額110.77億元,

盤面上,麻醉耗材類、金屬成形機牀、輔助藥物、肺病、胰島素、錫、低值醫學耗材、輔助生殖、眼科、銅資源等漲幅居前。遊樂設施、樁基、齒輪箱、同步磁阻電機、船舶裝備和材料、果蔬、母嬰零售、煉化設備、景區、鋼絲繩等跌幅居前。可控核聚變概念延續強勢,合鍛智能3連板,海陸重工、哈焊華通、融發核電、久盛電氣等集體高開。金屬銅板塊異動拉昇,翔鷺鎢業、北方銅業漲超4%,河鋼資源、鵬欣資源、金誠信、飛南資源紛紛跟漲。

公司新聞

恆瑞醫藥:公司與默沙東達成協議,將恆瑞的脂蛋白(a)[Lp(a)]口服小分子項目(包括名爲HRS-5346的先導化合物)有償許可給默沙東,默沙東將獲得HRS-5346在大中華地區以外的全球範圍內開發、生產和商業化的獨家權利。默沙東將向恆瑞支付2億美元的首付款,並且恆瑞有資格獲得最高可達17.7億美元的里程碑付款。此外,根據HRS-5346在大中華地區以外的銷售情況,默沙東將向恆瑞支付相應的銷售提成。

招商銀行: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3374.88億元,同比下降0.48%;歸屬於本行股東的淨利潤1483.91億元,同比增長1.22%;歸屬於本行普通股股東的基本每股收益5.66元。擬每股現金分紅2元(含稅)。

中國電信:2024年公司經營收入5294億元,同比增長3.1%。EBITDA爲1408億元,同比增長2.9%。淨利潤爲330億元,同比增長8.4%,每股基本淨利潤爲0.36元。

中泰證券、聯儲證券:有市場傳言稱,山東兩家券商合併預期漸近,中泰證券已入駐聯儲證券開始盡職調查。對此,有記者第一時間向中泰證券求證,中泰證券方面表示“並不知情”。

大洋電機:公司前瞻技術研究院已設立前瞻技術研究項目—人形機器人電機項目,其中涉及包括無框力矩電機在內的多項研究。目前該項目尚處於早期的研發啓動階段,是否可以成功研發並量產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短期內不會對公司業績造成重大影響,敬請投資者注意投資風險。

海峽股份:隨着市場推廣力度的加大和遊客對西沙旅遊產品的認可度提升,西沙旅遊航線客流量呈現出穩步增長的趨勢。未來,海峽股份將持續探索西沙航線運營模式,開發多元海洋旅遊產品,豐富遊客行程和體驗項目,在提升旅遊服務質量、島嶼旅遊品質等方面持續發力,打造具有品牌影響力的西沙旅遊IP。

萬潤股份:公司與中國石化催化劑有限公司簽署《項目合作意向書》。中國石化催化劑有限公司是國際知名煉油化工催化劑生產商、供應商和服務商,擁有豐富的市場資源和應用經驗,公司在模板劑、分子篩產品的研發與生產方面具備領先的行業技術和成熟的產品體系,雙方通過合作有望實現資源共享與技術互補,共同推動模板劑、分子篩項目的產業化應用,提升市場競爭力。

機構觀點

華泰證券:泛消費亮點漸增 優選高性價比方向

華泰證券表示,近期,隨着泛科技資產進入催化空窗期,投資者開始尋找有承接潛力的板塊,部分泛消費行業可能是潛在的調倉去向之一。第一,促消費是2025年的政策重心,具體措施陸續出臺,抓手愈發明確。第二,短期看,高頻數據、企業盈利預期顯示泛消費基本面正在點狀改善。中期看,就業企穩、社會保障支出擴大、房價築底等積極信號漸現,收入和消費傾向漸具改善基礎。第三,部分泛消費的估值性價比較高,外資等亦有潛在增配空間。具體行業上,華泰證券篩選了基本面有韌性、估值性價比較高且政策有催化的方向,建議關注:A股白電、航空、消電龍頭,港股可選零售、美護、汽車。

中金公司:MLF時隔8個月重啓淨投放 或許意味着短期降準的概率下降

中金公司表示,3月24日央行宣佈將開展450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並將MLF操作由單一價位中標調整爲多重價位中標。MLF時隔8個月重啓淨投放,向市場利率靠攏有助降低資金成本,釋放了邊際放鬆的信號,中金公司認爲這或許意味着短期降準的概率下降,央行放量降價的信號較爲剋制。同時美式招標標誌着MLF政策利率屬性的退出。去年下半年,央行通過簡化政策利率、增設軟性窄走廊、維持曲線陡峭的三支箭以實現由量轉價與暢通傳導的貨幣政策框架演進。而淡化MLF利率、強化7天逆回購操作利率正符合這一改革方向。3月中旬以來流動性的邊際放鬆已帶動長端收益率穩中有降,但剋制的放鬆信號疊加基本面觸底回溫,或意味着短期內長端利率呈現窄幅波動。

中信建投:AI產業鏈硬件和軟件同頻共振 建議關注AI產業持續變化

中信建投認爲,AI產業鏈正面臨從性能拐點到份額拐點、從技術價值到商業化價值雙重變化的轉折點,當前AI產業鏈硬件和軟件同頻共振,均呈現加速趨勢,建議關注AI產業持續變化:1.持續看多大廠資本開支持續下底層算力產業鏈發展。a)AIDC作爲AI產業鏈底層基座需求持續;b)算力芯片自主可控勢在必行;c)模型私有化需求增加,利好一體機、超融合和B端服務外包企業。2.利好行業Know-how及數據積累充分、客戶充足、有具體應用場景的B端和C端軟件企業。a)OA+ERP成爲B端Agent入口的邏輯不變;b)關注B端通用、政府、金融、能源、工業、營銷等垂直場景AI落地;c)利好有用戶和產品積累的2C公司;3.看好AI產業鏈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建議關注數據處理和大模型安全廠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