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理由 這位分析師看好輝達股價能再漲約48%

分析師看好輝達股價可望再漲約48%。歐新社

儘管各界擔心人工智慧(AI)投資出現泡沫,可能會對輝達(NVIDIA)等個股股價造成壓力,但分析師反駁看跌輝達的主要論點,主張輝達產品的需求依然熱絡、輝達能借由「循環投資」協議鎖定長期收入來源,以及仍可望重返中國大陸市場,看好輝達股價可望再漲約48%。

Melius研究公司瑞茲(Ben Reitzes)認爲,市場對輝達業績「減速的憂慮太過誇大了」,6日提高輝達股價的目標價,從240美元調升至275美元,比輝達6日收盤價185.51美元高出約48%。

瑞茲指出目前看跌輝達論據的三個主要問題。首先是輝達產品需求並未出現短缺,隨着AI科技更加先進、不斷打造「萬物自動化」的設備,運算能力的需求將大幅提高。

大型科技公司將因爲激烈競爭,而被迫繼續支出。OpenAI證投資逾1兆美元於基礎設施建設計劃,觸發超大規模雲端服務供應商(hyperscaler)的支出競賽,還可能「催化更廣泛族羣加速AI支出」,帶動推動AI運算和網路的整體潛在市場在2030年前突破2兆美元,最新範例便是OpenAI與超微(AMD)之間的投資協議。

面對外界對輝達「循環投資」的批評,例如輝達投資OpenAI 1,000億美元,讓OpenAI採購輝達晶片,及以63億美元向CoreWeave購買未出售運算資源等交易,瑞茲指出,隨着特殊應用積體電路(ASIC)日漸普及,這些投資有助於輝達確保市佔,輝達與OpenAI的協議鎖定長期收入來源,且「大幅緩解(ASIC)的憂慮」。

他認爲,即便OpenAI向超微採購更多繪圖處理器(GPU),輝達仍是OpenAI的主要供應商。事實證明,AI基建市場大到足以容納多個贏家,輝達的市佔可望愈來愈高。

瑞茲表示,在當前的AI資本支出熱潮中,輝達到2030年時的AI基建市佔有望輕易超越40%,相當於8,000億美元得規模。他也認爲,AI工作負載需求到2028年時增加超過20百萬瓩(GW),預期屆時將爲輝達帶來超過4,000億美元的資料中心營收,若再加上升級輝達現有設備,屆時這個數字可能超過5,000億美元。

他因而調高對輝達資料中心營收的預期,提高2027年營收成長率預測至30%,高於原估的22%,2028年之前的成長率預估也從之前的40%上調至44%,「而且到2030年都有上行傾向」。

瑞茲同時相信,儘管中國大陸在大力開發國產晶片,輝達未來一、兩年內仍可望對中國大陸銷售H20和以Blackwell架構開發的降規版的晶片,「美中政府預定10月會晤,輝達的問題可能會被提出,我們樂觀認爲這將發生」。他說,若他的模型加回中國大陸市場,輝達明年每季可能出現超過100億美元的額外需求,帶動獲利比目前華爾街預期的每股6.41美元,高出約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