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產品線帶動 今國光樂看第四季

今國光今年業績表現強勁,累計前九月營收24.3億元,年增39.13%。圖/本報資料照片

今國光(6209)今年業績表現強勁,累計前九月營收24.3億元,年增39.13%。董事長陳慶棋表示,今年主要營運成長動能來自紅外線鏡頭、車載鏡頭以及物聯網(IoT)鏡頭;展望第四季,預期紅外線鏡頭、車載鏡頭及IoT鏡頭仍會是主要成長動能,照目前訂單估算,若無意外變化,10月業績應可優於9月,而第四季營運應會比第三季好。從產品佔營收比來看,目前最高爲紅外熱成像鏡頭,爲53.13%,單眼相機鏡片16.42%,車載鏡頭13.65%,IoT鏡頭9.4%,工業用鏡頭2.77%,其他部分4.63%。

陳慶棋指出,紅外線鏡頭接單良好,今年開花結果,預期明年紅外線鏡頭出貨量會比今年第四季成長約50%,未來5年內應該會成長20%~30%。由於客戶需求強勁,目前紅外線鏡頭的產能利用率是百分之百,公司也持續投資購買機器設備擴充產能。

陳慶棋透露,車載鏡頭部分,北美汽車零組件製造商麥格納(Magna)訂單已排到2030年左右,總計約有2,200萬顆,到今年9月份已經交了700萬顆,目前也正與日本機電整合業者接洽中。IoT鏡頭9月份開始出貨新機種產品,訂單也排到2027年的Q2~Q3,總量約有1,900萬顆。

陳慶棋補充,紅外鏡頭材料包含鍺等,都屬於大陸管制出口,因公司子公司都在大陸生產銷售,應該沒有被卡脖子的問題,因此沒有外移必要,目前紅外鏡頭在大陸市場已有25%~30%的市佔率。車載鏡頭的話,美系客戶先前有提議到泰國或東南亞設廠,但目前還未確定要外移,現階段臺灣產能仍能滿足客戶需求。

關於AR眼鏡布局,陳慶棋說明,目前已跟美系大廠合作,該客戶提供機器設備及AI軟體平臺,未來會一起開發波導鏡片、光引擎等,預計2026年進行生產打樣。惟目前AR眼鏡還有一些挑戰需要克服,包括重量、續航力和算力等,預期市場爆發的時間點約是在2027到2028年,預估屆時營收纔有明顯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