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老街巡禮 四味讀懂呼和浩特

北莜北餐廳內的各式莜麪餐點。(蔡宜伶攝)

老綏元燒麥的招牌燒賣「羊肉燒賣」。(蔡宜伶攝)

呼和浩特,這座被譽爲「青色之城」的塞外古城,靜靜佇立在北方草原上,承載着四百多年的風霜與榮光。明朝時,阿拉坦汗在此建立歸化城,清朝又築起綏遠城,形成雙城並立的格局。蒙古、漢、回等多民族在此交匯,留下豐富的文化與味覺記憶。如今,當你走進這座城市的靈魂街區─塞上老街,迎面而來的不僅是人間煙火氣,更是一段段藏在美食裡的歷史故事。

第一味 莜麪─粗糧裡的溫暖與堅韌

在老街的一隅,蒸籠裡的莜麪正熱氣騰騰。這種由莜麥製成的麪食,歷史可追溯至戰國時期,隨山西移民傳入呼和浩特,並與蒙古飲食習慣融合。

當地人常說:「內蒙三件寶,莜麪、山藥、羊皮襖。」這句話道出了莜麪在草原人心中的地位。經營「北莜北」的店主李洪波表示,「無論是蒸成蜂窩狀的莜麪窩窩,還是細長的莜麪魚魚,都有一股天然的穀物香氣。」搭配熱騰騰的羊肉湯、豬肉湯以及涼拌酸菜,一口吃出這片土地最樸實的風味。

第二味 酸奶餅─奶香裡的草原浪漫

轉過街角,空氣裡瀰漫着奶香。酸奶餅是蒙古族奶食文化的延伸,最早是遊牧民族攜帶的乾糧,如今成了街頭最受歡迎的小吃之一。

在「海鵬」酸奶餅店,剛出爐的餅外皮金黃酥脆,內裡鬆軟,帶着酸奶的微酸與醇厚。來自湖南的遊客一邊排隊一邊笑着說:「這奶香太誘惑了!」一些店家還會在餅上撒一層細糖,配上熱奶茶,簡單卻令人難忘。

第三味 羊肉燒賣─晨光裡的市井煙火

天剛亮,塞上老街的燒賣鋪已經排起長龍。羊肉燒賣被當地人稱爲「硬早點」,起源於元代,後與蒙古族的羊肉飲食偏好融合,成爲呼和浩特的經典。

傳統的燒賣用燙麪皮包裹純羊肉餡,捏成荷葉邊,蒸籠一揭開,熱氣氤氳,燒賣晶瑩剔透。咬下一口,鮮香的肉汁瞬間迸發,再佐上幾滴老陳醋,滋味無窮。

在這裡,點餐的方式很特別─「老闆,來二兩燒賣!」燒賣按麪皮重量計價,再配上一壺磚茶,就是呼和浩特人最熟悉的歸綏早茶。

第四味 冰煮羊─豪邁中的草原智慧

如果說燒賣是市井的溫情,那麼冰煮羊則是草原的豪邁。據說成吉思汗西征時,士兵以冰代水煮羊肉,意外成就了這道佳餚。

在「澤成冰煮羊」餐館,錫林郭勒草原的「666羔羊」日行60裡、6個月大的羔羊,每隻只取6斤肉,與冰塊、白蘑菇、蓯蓉及秘製香料一同入鍋,隨着火候漸旺,冰融成水,羊肉在溫煮中愈加鮮嫩。湯清肉香,入口細膩,蘸上韭花醬或麻醬腐乳,每一口都像是草原的饋贈。

在塞上老街,美食不只是填飽口腹的日常,更是一部城市編年史。莜麪的質樸、酸奶餅的溫醇、羊肉燒賣的熱鬧、冰煮羊的豪情,承載着農耕與遊牧的交融,也映照着多民族共生的歷史。

夜幕降臨,老街燈火閃爍,遊客仍在攤前流連。記者不禁感受到,呼和浩特的故事,不僅寫在古城牆上,也藏在街巷的一碗麪、一塊餅、一籠燒賣、一鍋羊湯裡。

當你踏入這座「青色之城」,放慢腳步、用舌尖去感受,也許比翻開歷史書更能貼近這片土地的心跳。

(更多精彩內容請免費下載《翻爆》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