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道Hyper | 嘀嗒2024年報折射順風車行業變局

作者:周源/華爾街見聞

最近,嘀嗒出行(02559.HK)發佈了其上市後的首份年報。

嘀嗒出行是北京暢行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於2014年創立的互聯網出行平臺,主要從事順風車和智慧出租車業務。2024年6月28日,嘀嗒出行在港交所主板上市,成爲中國共享出行第一股。

據嘀嗒出行2024年財報顯示,去年該公司業績呈現“收入下滑、利潤虛增”特徵:核心業務面臨增長瓶頸,戰略轉型尚未見效。

與此同時,嘀嗒出行順風車業務迎來強勁對手——哈囉,正在形成對嘀嗒出行越來越大的市場壓迫,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頹勢:都是紙面利潤?

2024年,嘀嗒出行總營收7.87億元,同比下降3.4%;營收主體順風車業務,佔比95.81%,去年實現收入7.54億元,同比下降2.7%;智慧出租車服務板塊、廣告及其他服務板塊的收入分別爲615.4萬元、2755.1萬元,同比分別下降45.7%和7.4%。

儘管淨利潤看上去非常漂亮,報告期內淨利潤同比暴增234.4%至10.04億元,但這一增長几乎完全依賴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8.7億元);若剔除這塊非經常性損益,經調整後,嘀嗒出行淨利潤爲2.11億元,同比還下降了6.6%。

這就說明,嘀嗒出行在2024年超過10億元的淨利潤,主要靠投資收益,與主營業務無關。

對於這種“核心業務缺失的紙面利潤”,資本市場態度鮮明:自嘀嗒出行上市後,從每股6港元的發行價,跌至2025年4月2日收盤的1.18港元/股,股價跌幅超過80%。

華爾街見聞注意到,去年嘀嗒出行營收主體順風車業務,成本同比增加10.2%至2.07億元,但通過大幅削減司機及乘客獎勵(從6707萬元降至3846萬元,降幅42.66%),同時提升客單價,故而分部利潤(Segment Profit)降幅較小,僅下降2.3%至5.08億元。

增效方面,嘀嗒出行2024年營銷開支實現同比減少26.8%至1710萬元,主要依賴算法優化實現精準獲客。

這說明,嘀嗒出行正在通過“降補貼、提效率”(降本增效)的方式維持盈利能力。

嘀嗒出行CFO姜震宇在年度業績會上表示,順風車行業在國內還處於發展階段,市場需求尚未被充分釋放,未來將通過與第三方平臺深度合作獲取更多的增長。

但是,應當看到,儘管大幅削減司機及乘客獎勵,在短期內“頂住”了順風車業務的淨利潤下滑幅度壓力,但卻喪失了市場吸引力。

財報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嘀嗒出行順風車認證車主數1890萬,同比雖然增超21%,但訂單量同比卻下降了8.5%(從2023年的1.3億次到2024年的1.19億次);單車主年均接單量也從8.3次降至6.3次,降幅24%,反映了新增車主活躍度較低,平臺存在“殭屍車主”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嘀嗒出行的競對——哈囉在順風車業務上,對嘀嗒出行形成較大壓迫。

綜合諮詢機構弗若斯特沙利文(F&S:Frost & Sullivan)報告、哈囉順風車公開數據、嘀嗒出行和滴滴出行2024年年報數據推算,佔2024年中國市場順風車交易額榜首的是哈囉,佔比47%,嘀嗒出行居第二,市佔率31.8%,滴滴出行排第三,份額17.3%;其他平臺分享剩餘市場份額。

從份額排名看,嘀嗒出行明顯落後於哈囉。除此之外,哈囉順風車認證車主數量在2024年超過3300萬,比嘀嗒出行多1410萬。

挑戰者哈囉的武器

哈囉成立於2016年9月,從最初的單車業務起步,用8年多時間構建了由兩輪共享服務、四輪出行服務以及新興本地生活服務組成的“出行+本地生活”業務版圖,累計註冊用戶已超7.5億。

2022年,哈囉出行宣佈將品牌升級爲“哈囉”,開啓從移動出行平臺向本地出行及生活服務平臺轉型的全新發展階段。

哈囉主營業務分三塊:1、共享兩輪出行服務(單車+助力車),這是哈囉業務基石,佔絕對主導地位;2、順風車及四輪出行服務,這是戰略增長點,輕資產模式下的高毛利業務;3、新興本地生活服務(包括酒店、到店團購、貨運等),這部分業務是生態延伸試驗田。

爲啥哈囉的順風車業務,比以此項業務爲主體的嘀嗒出行表現更好?

原因之一,在於哈囉推出了高速費分擔機制、訂單PK模式等創新功能,有效提升用戶體驗和車主積極性。

哈囉順風車於2023年率先在行業內推出高速費磋商功能,允許乘客在發佈訂單時主動表達支付意願及分攤比例(如全額承擔、部分承擔),車主可根據乘客意願選擇接單。

這項措施,大幅提升了用戶體驗。據哈囉官方公開消息顯示,因高速費問題導致的用戶投訴率降低25%。

2024年,哈囉又推出訂單PK模式:按照接單距離、順路度、完單率表現、服務評價等標準,對參與特定訂單PK的車主計算綜合得分,得分更高的車主纔可以接到相應的訂單。

據哈囉當時對外公開透露:“今年調研了上萬名用戶,95%以上的乘客都希望平臺增加接單車主的篩選標準。而在車主羣體中的調研中,約82%的車主也希望引入訂單競爭機制。”

華爾街見聞注意到,雖然順風車市場交易規模佔中國出行市場的整體比例較小,但據F&S推測,2024年,中國順風車市場規模爲371億元;到2028年,總體規模將達1039億元,年複合增長率29%+。

就眼下來說,順風車市場正在快速回暖,這與宏觀經濟背景下用戶消費行爲的轉變密切相關。

隨着居民出行理性消費意識增強,順風車以低於網約車約50%的價格優勢,成爲跨城通勤、節假日返鄉等場景的首選。

據國內多家媒體報道顯示,2025年春節順風車全行業出行需求約有1.2億單。其中,《財經》援引哈囉官方消息稱,“預計今年春節假期,將會有超6000萬單順風車合乘出行需求,較去年有上漲,創平臺有史以來的新高”。

有證據顯示,哈囉仍在擴大這種競爭優勢。華爾街見聞從權威渠道獲悉,哈囉順風車業務部門近期正在顯著加碼品牌投入。

有行業權威人士向華爾街見聞透露,基於對順風出行市場較好預期,哈囉順風車業務部門已“打響”“增長戰役”,第一目標將瞄準營銷和品牌推廣,以期擴大市場優勢地位。

轉型:上市公司助力

哈囉爲什麼在此時增加順風車業務投入?

這可以從哈囉間接控股A股上市公司“永安行(603776.SH)”切入觀察。

今年3月14日,通過一系列資本動作,比如股權轉讓、放棄表決權和定增預案的方式,哈囉間接全資控股的上海哈茂商務諮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哈茂),以及哈囉聯合創始人兼CEO楊磊個人持股,以約15億元的代價獲得永安行38.4%的表決權。

3月16日,永安行公告確認,控股股東變更爲上海哈茂,實際控制人變更爲楊磊。

從3月17日開始,到3月21日,永安行連續拉出5個一字漲停板,原因是市場將此解讀爲哈囉曲線上市的前奏,將永安行稱爲“共享單車第一股”。3月19日,永安行做出“澄清”:未來12個月內無資產注入計劃。

儘管永安行否認短期資產注入,但市場普遍認爲,哈囉可能在36個月後,也就是從2028年3月開始,逐步通過定增或重組舉措,將其核心業務(如順風車、本地生活服務)注入永安行。

哈囉順風車市佔率高達47%+,佔據市場優勢地位,而永安行的公共自行車用戶與順風車用戶存在重疊(如通勤族),哈囉可通過場景聯動提升用戶粘性。

據公開消息顯示,哈囉兩輪業務累計投入33億元研發費用,AI調度、天眼監控系統、騎行安全監測等安全管理能力均爲行業首創。

通過控股永安行,哈囉可整合智慧交通數據(如有樁單車停放熱力分析),優化順風車路徑規劃算法,將接單距離縮短10%,提升跨城訂單的匹配效率。

此外,依託7.5億註冊用戶的流量池,哈囉可能有意整合多品牌的共享單車資源,構建“出行+生活”服務閉環。

哈囉第一大業務“共享單車”兼具出行用戶基因和本地服務特點,有助於哈囉鞏固和提升在順風車業務領域的市場和競爭優勢。

通過“高頻出行帶動低頻消費”的飛輪效應,以及共享出行領域的規模效應與協同效應,有望爲哈囉在順風車市場的龍頭地位築牢根基。

在可見的未來,哈囉將以共享出行作爲增長飛輪的基礎,在前端通過共享出行服務獲客並留住用戶,其他服務則在此基礎上不斷衍生,以此做深價值鏈。由此,哈囉將由眼下日益褪色的“共享單車玩家”轉型“綜合出行服務商”。

嘀嗒出行2024年報的疲軟業績與哈囉的強勁增長,標誌着順風車行業進入“馬太效應”主導的新階段。

哈囉通過規模壁壘(3300萬車主)、技術創新(高速費分擔/訂單PK模式)、生態協同(7.5億用戶矩陣)構建的三重護城河,將形成難以複製的競爭優勢。

在沙利文預測的千億市場紅利下,哈囉龍頭地位不僅難以撼動,更有望重塑中國共享出行產業的整體格局;而依賴單一業務的玩家,可能會面臨市場份額與資本價值的雙重萎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