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錢700億也不行?富士康帶走了印度4500億的芯片夢

來源|大貓研究所&大貓真探社

印度還是沒有留住富士康。

近日,鴻海科技集團(富士康)宣佈,已經撤出了與印度的Vedanta的合資公司,而因此停滯的,還有這家合資公司預計195億美元的印度半導體建廠計劃。

合作啥時候開始的呢?2022年2月準備合作,到9月份投資敲定。

195億美元的投資金額,專攻芯片和顯示器,選定了莫迪的老家古吉拉特邦作爲落地地區,這是古吉拉特邦有史以來最大筆金額的投資,該邦準備給予合資公司資本和電力等補貼,就等着開工建廠了。

結果,一年不到的時間,倆公司散夥了,印度的芯片夢可就要做不下去了。

爲啥呢?

莫迪政府一直想要提振印度經濟,什麼“印度製造”啊,“PLI激勵方案”啊,各種補貼還挺花,而最近,印度想在芯片製造業翻身,成爲“國際芯片市場的關鍵玩家之一”,而印度芯片的市場份額從2020年的150億美元,到2026年達到630億美元。

而印度想出來的手段是:撒錢,補貼。

2021年12月的時候,莫迪政府重啓了印度的ISM計劃,主要是爲印度的半導體廠商提供補貼,最高比例50%,而計劃的總金額達到100億美元(約合720億人民幣),可以說,這是一塊大蛋糕。

可是,這個大蛋糕,誰都想咬上一口,但是,也不敢咬那一口,畢竟印度是出了名的“外資百慕大”,對於外資的狠辣,大概少有能出其右的。

申請了這個補貼的,一共有3家公司:富士康、阿布扎比和以色列合資的ISMC、新加坡的IGSS Ventures。

但是,想佔印度的便宜,似乎並沒有那麼容易。

而根據申請條件,廠商要承諾,未來三年中,要有1年的收入達到750億盧比(約合65億人民幣),也就是說,刨除談判、規劃、建設的時間,廠商要第一時間出片並完成對外交易。

ISMC本身就有電子類生產經驗,是最順利的,當然投資規模30億,也是最小的;

IGSSV投資35億,也搞定了技術許可,但是在尋找印方合資公司上,有點難;

富士康和Vedanta的合資公司投資規模最大,但是也最不順利。

它們想要意法半導體的技術授權,沒談攏,後來富士康和Vedanta之間也出現了分歧,印度的官員乾脆建議富士康再找一個合作伙伴,因爲他們覺得,Vedanta的財務狀況不太行。

真的是Vedanta的財務不行嗎?可能不是。

有一個值得關注的細節,雖然雙方合資,但是主導其實是Vedanta,富士康方面只有少部分股權,而且,在雙方的合作中,富士康主打技術,Vedanta主打融資,也就是說,富士康的出資額,可能沒有達到印度方面的預期。

在某種程度上講,如果真的到了“收割階段”,印度方面只能在富士康身上,獲得少部分利益。

後來,合作破裂,Vedanta接管了合資公司,富士康則退出了,Vedanta就自己去申報補貼了,然後被罰了。

而且,印度方面其實也一直覬覦臺灣地區的芯片製造業,一直用臺灣地區最喜歡的方式,拍臺灣地區的“馬屁”,可是,馬屁不咋值錢。

前幾天,美國的美光也在印度的古吉拉特邦投資建廠了,美光說,我最多投資8.25億美元,結果也談成了,也不用死乞白賴地區申請什麼補貼,最終投資27.5億美元,因爲其中70%的投資都是印度政府追加的。

同一個邦,同樣的產業,不同的待遇,就連IGSSV也曾敦促印度,遵守補貼審批的時間表。

富士康方面也說了,依然會支持“在印度製造”,也對印度的半導體發展充滿信心。

只是,富士康沒有說,會不會再次投資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