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和平意味投降…還能對話嗎?巴勒斯坦學者點出以巴困境
來自加薩的巴勒斯坦學者Hazem Almassry(右)表示自己只能持續訴說,提供遭到以色列佔領、面對哈瑪斯壓迫的親身經歷與見證。記者何定照/攝影
兩位來自敵對國家的人,能共同合作邁向和平嗎?來自以色列的以巴和平教育領袖Roi Silberberg與來自加薩的巴勒斯坦學者Hazem Almassry,今在龍應臺基金會「臺北國際和平論壇」對談,被問及能否共同合作,Roi立即說可以,Hazem卻斷然說不行。
Roi說,若在個人層次,兩人合作恐怕被辦法。但若透過夥伴關係合作,可以共同瞭解彼此並不孤單,並透過協商共識持續邁進。
Hazem則說,不行的原因是此事決定者在於以色列,「他們才握有和平鑰匙」。他說跟Hazem若只是就個人事務合作當然沒問題,但作爲來自加薩的巴人,他希望彼此有更重要的事情合作,只是在現實中不可能。他只能期待Roi在以色列繼續擴大和平宣傳,讓以國瞭解要付出的代價。
至於彼此對話是否可能,Hazem說當然沒問題,但要看這對話會把巴人帶到什麼地方。「如果以色列是堅持土地是他們的,要求我們投降、屈服,那沒有意義,對Roi也沒有意義。」他強調並非要阻斷對話可能,問題是彼此對和平的想法不一樣,偏偏他們雙方一方是一無所有,一方卻什麼都有。
Roi也說,對話最重要的前提,就是認知到Hazem說的彼此對權力不平衡的狀況,有了對話後怎麼下一步,也是重點。「透過對話,才能更瞭解自己與他人。」
看待未來,Hazem說他只能持續訴說,提供遭到以色列佔領、面對哈瑪斯壓迫的親身經歷與見證。「我們流離失所,我只能不斷訴說與書寫自己的經歷,祖國已被佔領,演講與書寫是我唯一能做的事。」Roi則說自己會繼續打造權力對等的環境,讓以巴人在其中儘量平等對話。
有聽衆問Hazem怎麼看待2023年10月7日哈瑪斯和其他巴勒斯坦武裝團體從加薩走廊對以色列鄰近地區發動的攻擊,Hazem說問題並非10月7日開始,而是早從1947年錫安教義派攻擊他們村莊裡的巴人就開始,那之後還有多次比10月7日都大的軍事行動,造成數千人巴人死傷,但大家都沒去看。「各界對巴勒斯坦發生的事情忍受過高,這是偏見而非知識。」
也有聽衆問兩人對臺灣近來承諾捐款資助以色列在約旦河西岸屯墾區的醫療計劃的看法,Hazem說不了解臺灣爲何要支持該沒正當性的實體。他認爲,以色列根本不在意臺灣是否捐贈給這塊殖民地,臺灣的支持應是內部問題。Roi則說這應是政治行爲而非公民工程,畢竟此殖民地的產生根本是人道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