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銀證券全球投資銀行部聯席主管諶戈:港股爲科技企業提供更加國際化的融資平臺及渠道

中經記者 顧夢軒 李正豪 廣州 北京報道

2025年以來,中國內地科技企業開啓赴港上市熱。Wind數據顯示,截至8月5日,已經有69家內地科技企業赴港上市,其中有多個“A+H”(已在A股上市,並謀求在港股上市)案例。

“對於科技企業而言,香港監管部門在2024年8月修改了18C‘特專科技公司’創新上市制度,大幅放寬了對企業財務指標的要求,允許尚未盈利但具有高成長潛力的科技公司上市,爲科技企業提供更加國際化的融資平臺及渠道。” 瑞銀證券全球投資銀行部聯席主管諶戈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下調18C企業市值門檻

《中國經營報》:今年以來,內地多家科技公司赴港上市,你認爲原因是什麼?在這些企業中,有不少已經在A股上市的公司,請問這些公司尋求A+H上市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諶戈:近期內地企業赴港上市熱度提升,背後有政策支持、資本市場等多重因素。

首先,香港作爲國際資本市場的重要樞紐,擁有高度開放和法治化的環境,在香港上市可以提升其品牌的國際影響力和認知度。

其次,今年以來,港股市場整體回暖,全球投資人及長線資金持續流入,市場估值與流動性顯著改善,“A+H”股的價差不斷收窄,進一步提升了港股IPO對於內地企業,特別是已在A股上市公司的吸引力。

此外,港股市場擁有大量的國際長期資本,對科技企業的成長性具有較強的認同,可引入國際化的主權基金、長線基金及高淨值投資人等,有利於進一步優化公司股東結構,完善符合國際化標準的企業管理和公司治理結構,爲公司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助力。

最後,企業通過港股可以尋求更多的靈活性。港股在上市條件和包容度方面具備更強的吸引力,同時後續融資的監管規則更加靈活。公司可充分利用國際和國內兩個資本市場的優勢,後續融資不受制於單一市場的規則及市場情況。

《中國經營報》:目前,政策層面對於“A+H”架構的支持力度也明顯提升,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對科技企業的利好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諶戈:從證監會的政策層面,2024年4月19日,中國證監會公佈的五項措施,旨在進一步優化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的互聯互通。其中明確提及‌支持內地行業龍頭企業赴香港上市‌,提升香港資本市場的吸引力和國際影響力‌。

2025年5月7日,中國證監會主席吳清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佈會上宣佈,證監會將持續推動資本市場高水平制度型開放,鼓勵境內企業依法依規赴境外上市,通過多元化融資渠道增強全球市場拓展能力。這一表態標誌着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進入新階段,政策導向從“鼓勵探索”轉向“規範與效率並重”,以構建更透明、可預期的監管環境,支持企業利用國際資本實現高質量發展。

從港交所層面,2024年10月18日,港交所和香港證監會發表聯合聲明,優化新上市申請審批流程時間表,並特別指出將加快符合資格的A股上市公司的審批流程,以進一步吸引優質公司赴港上市。對於符合資格的A股上市公司(市值至少100億港元且兩個財年未違反A股上市相關法律法規),香港證監會及港交所將分別只會發出一輪監管意見及在不多於30個營業日內完成監管評估。這一政策大大提高了A股上市公司在赴港上市過程中港交所的審覈效率。

對於科技企業而言,香港監管部門在2024年8月修改了18C“特專科技公司”創新上市制度,大幅放寬了對企業財務指標的要求,允許尚未盈利但具有高成長潛力的科技公司上市,爲科技企業提供更加國際化的融資平臺及渠道。

《中國經營報》:港交所在優化審批流程、降低上市門檻等爲科技企業提供了哪些便利條件?

諶戈:2024年8月,港交所下調了18C“特專科技公司”的企業市值門檻,對於已商業化的“特專科技公司”,最低市值要求從60億港元降低至40億港元,對於未商業化的公司,門檻從100億港元降低至80億港元,進一步擴充了具備優秀潛力的潛在上市科技候選企業羣體。

考慮到處於早期發展階段或產品尚未商業化的階段,2025年5月,香港證監會與港交所推出“科企專線”,爲18C“特專科技公司”與18A“生物科技企業”開通快車道。與其他行業相比,過早或長期披露公司的營運策略、專有技術或上市計劃,可能會給這些公司帶來一定風險,港交所“科企專線”允許18C及18A公司保密提交上市申請,降低相關風險。

同時,港交所由具備18A/18C章審批經驗的跨領域專家組成“科企專線”團隊,符合條件的特專科技企業能獲得監管機構更積極地溝通與輔導,提升上市成功率與效率。

科技企業要注意數據合規性

《中國經營報》:赴港上市將爲科技公司的業務發展帶來哪些助力?

諶戈:首先,赴港上市可以幫助企業塑造國際化品牌形象,擴大資本市場影響力。隨着國內A股上市公司的競爭力不斷加強,逐步走向國際化,港股市場在國際化方面可以進一步助力科技企業實現海外第二增長曲線。

其次,完成香港上市需要面向海外投資者進行市場推介,國際投行等全球化中介機構也將助力公司深刻挖掘投資亮點和估值潛力,向市場傳達更有針對性、更着重國際化角度的投資故事。

同時,在香港上市也將助力赴港上市公司的海外業務發展,爲公司的海外戰略提供支持,通過提升全球範圍內的市場認可度,有效增強公司在海外戰略合作或收購中的競爭力和話語權。

此外,從股權激勵方面來說,港股的股權激勵計劃更加市場化,有助於公司吸引更多國際人才,以支持公司在海外市場的業務發展。最後,香港融資具有便利性,香港資本市場的市場化水平高,支持公司根據自身情況及市場條件靈活選擇多元化的融資工具,在募集資金用途、發行規模、流程準備等方面更高效靈活,有助於公司在海外標的併購時可以快速募集相應資金,同時也有助於企業加大技術研發、產能擴張和全球市場佈局中的投入。

《中國經營報》:內地企業赴港上市的風險點主要有哪些?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諶戈:首先,在數據安全、跨境信息傳輸等方面,內地企業特別是科技企業需要嚴格遵守內地和香港兩地的合規要求,需要提前對數據合規性展開梳理,並就潛在問題進行整改。

其次,對於公司所在行業,考慮到赴港上市中會引入境外投資人,應考慮公司及下屬子公司的業務運營是否涉及外資准入負面清單限制或禁止領域。

同時,港股市場對於信息披露的持續性和透明度具有較高的要求,企業需要建立健全的ESG和投資者關係體系,以應對全球機構投資者對於港股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和治理要求。

最後,港股市場投資者結構以機構爲主,股價波動性來源受到全球金融事件和政策的影響較大,公司應當在市值管理方面提前制定應對國際金融風險的系統性策略。

(編輯:張靖超 審覈:李正豪 校對:翟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