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銀全球研究部亞太區總監連沛堃 當臺股關鍵時刻的舵手
瑞銀全球研究部亞太區總監連沛堃。圖/瑞銀提供
瑞銀全球研究部亞太區總監連沛堃,於2010年加入瑞銀,今年6月晉升爲瑞銀全球研究部亞太區總監,併兼任大中華區研究部總監,常駐香港。他認爲AI領域表現穩健,應可持續支撐臺灣科技產業,但不能忽視三項風險考驗,另在亞洲航空產業的投資上,須對關稅衝擊保持警覺,所幸貨運需求衝擊可能比市場預期溫和,不需要過度悲觀。
加入瑞銀以來,連沛堃一直是交運與基建研究團隊的一員。2019年在上海開始擔任瑞銀證券中國執行委員會成員,2024年出任大中華區研究主管,成功領導自2019年以來排名第一的瑞銀中國研究團隊。此前,連沛堃擔任瑞銀亞太區交通運輸研究主管,帶領團隊覆蓋亞太地區航空、機場、航運、物流行業,並負責對接瑞銀全球交運研究團隊,在股票研究行業擁有近20年的經驗。
連沛堃2018年在《機構投資人》(現稱Extel)、《亞洲貨幣》等評選中,均獲選爲亞洲交運行業最佳分析師,研究功力備受大量客戶肯定。日前公佈的2025年Extel亞洲區(日本、澳新除外)調查中,瑞銀全球研究部高居全球研究榜首。
臺股進入2025年下半場,歷經第二季對等關稅股災、隨後反彈的三溫暖洗禮,中長線展望是市場最關心焦點。連沛堃認爲,隨科技產業循環出現分歧復甦,AI相關領域表現相對穩健,應有能力持續支撐臺灣科技產業,不過,目前科技股的評價水準,似乎已反應比雲端巨頭客戶本身更長遠的AI成長預期。因此,若市場對AI半導體需求出現疑慮,臺灣科技股的估值可能面臨比美國超級雲端業者更大的修正壓力,此爲第一項要注意的隱憂。
其次,市場對於美國新政府上任後的政策風險,普遍尚未充分反映,尤其MSCI臺灣企業約有45%營收來自美國,再者,地緣政治風險持續存在,亦可能對投資情緒造成額外干擾。
另一方面,雖然目前有跡象顯示美中之間有意緩和緊張關係,但能否在短期內達成正面結果仍具不確定性,連沛堃認爲恐拖累亞洲出貨的貨運需求。他日前預估,亞洲航空公司(不含大陸與印度)2025年空運營收將下滑約13%~18%;至於要是經濟走弱等因素所引發第二層次影響,也可能進一步抑制整體航班需求成長。
然而,基於以下四點,連沛堃看好航空產業具備抵禦關稅衝擊的保護機制:一、機隊供給仍偏緊。2024年亞太地區整體機隊規模僅較2019年高出7%,落後給美國與歐洲;若排除大陸與印度,更低於2019年水準約2%。二、新機交付速度緩慢,導致整體運能成長受到限制。三、票價降幅已經趨緩,根據瑞銀實證研究室(Evidence Lab)數據,截至3月,航空公司國際票價以美元計價年減幅僅爲3%,明顯優於2024年的年減9%。四、燃油成本通常佔航空公司營運支出約3成比重,燃油價格下降對航空業爲一大利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