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銀孫正義,翻盤了!
一份超預期的財報,讓軟銀集團的股價連續創下歷史新高。而3年前,因爲鉅額投資的多個項目上市後股價都不理想,軟銀集團一度被投資者拋棄。但孫正義痛定思痛後,重金砸向人工智能,讓軟銀得以搭上時代的快車,並重新回到科技界中心。
一份超預期財報
上週,軟銀髮布了一份遠超市場預期的季度財報。在2025—2026財年第一季度(4—6月),公司實現了淨營收1.82萬億日元,同比增7%,超市場預期的1.7萬億日元;實現稅前利潤6899.4億日元,同比大增205.7%;實現淨利潤4218.2億日元,扭虧爲盈,高於市場預期的1582.3億日元。攤薄後每股盈利291.28日元,去年同期每股虧損123.67日元。依據2024年8月獲批的最高5000億日元股票回購計劃,截至首季末,集團累計回購3303億日元。
同時,願景基金也交出了一份讓投資者滿意的答卷。該季度願景基金部門投資收益達7268.37億日元,稅前利潤4513.94億日元,去年同期虧損2043.01億日元。
財報發佈當天,軟銀集團股價上漲10%,突破了2019年4月的歷史高點。
軟銀集團業績得益於其持有的大型科技股票的整體上漲,以及部分非上市公司投資組合的優異表現。
在上市公司投資方面,英偉達的投資讓軟銀受益最大。監管文件顯示,截至今年3月底,軟銀集團正在加碼人工智能領域投資,增持了英偉達以及臺積電的股份。具體而言,軟銀對英偉達的持股價值從上一季度的10億美元增至約30億美元,同時新增約3.3億美元臺積電股份和1.7億美元甲骨文股份。
二季度,英偉達股價上漲45.78%,臺積電股價上漲36.92%,甲骨文上漲56.94%。三隻科技股的大幅上漲,大幅提升了軟銀集團的投資收益。
此外,上市後股價曾跌80%的網約車公司 Grab今年二季度上漲11%,股價開始走出低迷,倉儲機器人公司Symbotic二季度上漲92%,市值增加上百億美元,都爲軟銀集團貢獻了不菲的投資收益。
在非上市資產方面,印度外賣平臺 Swiggy以及其他部分印度私營企業的投資也帶來了積極回報。
重金砸向人工智能開始收穫回報
20世紀80年代,孫正義創立了軟銀。憑藉着對互聯網領域的敏銳覺察,孫正義帶領軟銀開啓了財富積累之路。此後,憑藉對雅虎以及阿里巴巴的成功投資,孫正義聲名鵲起。2017年,孫正義成立規模達1000億美元的願景基金,在全球進行投資。
但平臺經濟作爲願景基金重點投資賽道之一,讓孫正義嚐到了失敗的味道。Uber、 滴滴和WeWork,三家平臺經濟代表性企業,或經營慘淡,或遭遇天價處罰,最終股價出現了暴跌,孫正義頭上的光環開始消失。2021年,軟銀集團股價從高點下跌超過50%。孫正義在2022年末選擇了從軟銀集團退位,將所有事務交由公司高管處理,而他自己則專注於芯片公司的業務。
2023年,ARM的成功上市,是軟銀重回巔峰開始。2016年,軟銀集團以320億美元收購芯片設計公司ARM,2023年9月,ARM上市,成爲當年最大規模的IPO。隨後,ARM股價開始迅猛上漲。該公司發行價51美元,最新收盤價爲141.5美元,市值1494億美元。
除了ARM外,孫正義更是全身心投入到人工智能,並開始收穫豐厚回報。
在2024年11月英偉達的日本峰會上,孫正義和英偉達CEO黃仁勳共同宣佈將投資AI數據中心基礎設施,致力於推動新一輪AI技術的發展。與此同時,孫正義還表達了他對於智能體以及機器人的興趣。
“AI智能體就像人的第二個身體,能看到你,可以跟你對話,管理你的生活日常。”孫正義表示。
此外,孫正義還和OpenAI達成了持續合作,不僅巨資入股,還持續在美國進行了人工智能領域的投資,包括投資高達5000億美元的“星際之門”,以及參與建立一個價值1萬億美元的AI製造中心。
今年6月,孫正義也曾告訴股東:“我們正在利用一系列初創公司和集團公司來追求人工智能。我們只有一個目標。我們要成爲人工智能領域排名第一的平臺公司。”
更加依賴人工智能
從4月開始,軟銀集團股價上漲了158%,市值增加了13.8萬億日元,成爲全球漲幅第一的大型投資機構,同時也是日經225指數漲幅第一的成份股,帶領該指數再次創下了歷史新高。但和人工智能高度綁定的軟銀集團,其股價的走向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緊密地依附於全球人工智能的蓬勃發展。
得益於在特朗普AI戰略中的關鍵地位、在OpenAI中的份額以及不斷加倉英偉達等大型股,孫正義的這家旗艦公司吸引了投資者回歸。這些因素對軟銀股價的影響將比關稅、地緣政治甚至該公司即將發佈的財報還要大。
儘管日本股票市場面臨經濟和政治不確定,但相比之下,軟銀與本土市場的聯繫更少,與美國同行的相關性更強。
“除了當前的AI相關投資趨勢外,軟銀集團的盈利和股價傾向與美國股票市場密切相關,”Iwaicosmo Securities高級分析師Tomoaki Kawasaki稱。他補充道,美股上漲以及美聯儲降息預期可能會成爲進一步的推動力。
此外,有消息稱,軟銀已選定投資銀行,幫助其日本支付應用運營商PayPay在美國IPO。這家被稱爲“日本支付寶”的企業,募集資金有望超過20億美元。如果PayPay最終成功上市,這將是自ARM上市以來,軟銀控股的首家美國上市企業。
孫正義或許可以等待又一家“ARM”的誕生,而投資者也將憧憬軟銀集團更美好的前景。
責編:王昭丞
校對:高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