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駐拼多多不足半年,團隊擴展至千人,95後“新花農”爆改雲南鮮花

寫字樓前臺的玫瑰花束,商城中央的薔薇花牆,今年的情人節,琳琅滿目的鮮花依舊是毫無爭議的“標配”,烘托節日的浪漫氛圍。

需求激增造就了鮮花熱銷,爲了迎接這波浪潮,花業的忙碌早已開始。

凌晨兩點的“花顏悅色”倉庫,水銀燈將夜色照得如同白晝。挑揀花材的阿姨們裹緊羽絨服,將剛摘的洛神玫瑰碼進定製紙箱,直連拼多多“萬人團”,不久之後便會通過冷鏈運輸發往全國。

“97後”爆改雲南鮮花

“花顏悅色”的主理人,是三位“97後”。2024年10月,張意豪攜好友劉玉堂、張武將鮮花搬上了拼多多。彼時正值平臺推出“百億減免”和“新質商家扶持計劃”的節點——技術服務費等費用減免、流量傾斜、冷鏈物流補貼等政策,讓這個年輕團隊迅速站穩腳跟,並着手“爆改”傳統鮮花銷售。

在傳統交易中,鮮花從花農手中到消費者手中,需經過交易市場、一級和二級批發商等,流轉時間長,耗損和加價嚴重。與此同時,鮮花樣式千篇一律,消費者已審美疲勞,線下市場對高等級鮮花的盲目追捧,造成性價比花材被大量浪費,使得鮮花市場客源單一。

“傳統鮮花消費者年齡在25-45歲,但成品花的客羣是20-35歲的年輕人,他們要的是‘即刻的浪漫’。”張意豪說。花顏悅色將玫瑰做了區分,不再只是傳統的紅玫瑰,橙芭比、愛麗絲……悉數登場,讓消費者在拆封時收穫購物與感官體驗雙重驚喜。

有研究報告指出,鮮花電商用戶主要集中在26—40歲,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歷的用戶佔比超80%,教育程度高的年輕白領是鮮花消費主力。這些羣體作爲“網絡原住民”,對智慧化改造升級的要求日益強烈,希望通過數字賦能,更好滿足個性化需求。

舉例來說,傳統花店一束99朵玫瑰售價數百元,拼多多商家“花點心思”推出“DIY材料包”:包含20枝A級玫瑰、5種配草、玻璃紙、絲帶和教學視頻,樣式更新穎,售價僅59元。此類產品復購率高達40%,遠高於普通鮮花。

“花顏悅色”則靠花材取勝,光是玫瑰便有九種不同品類,其中,橙芭比多頭玫瑰花束已售出超13萬單,成爲單店爆款。在評論區中,都對鮮花的新鮮程度、品相感到驚喜。這種“情緒價值”的區分創新,讓傳統鮮花有了新的銷售可能。

拼多多數據顯示,在入駐不到半年的時間內,“花顏悅色”單月訂單量已飆升至15萬單,成爲拼多多鮮花類目的黑馬。

攜手化解供應鏈難題

通過產品創新,初出茅廬的“花顏悅色”收穫了消費者的青睞,但要真正行穩致遠,需要破解供應鏈的難題。

以前的斗南花市,冷鏈不完善導致的20%損耗率,讓玫瑰成了“時效囚徒”,許多花農曾眼看着自家種的玫瑰因物流延誤在倉庫腐爛。此外,由於批發商層層壓價,花農被迫提前採摘未成熟花苞,也缺乏分級標準,A級花與C級花混裝運輸,造成品控不穩。

這些問題在當地存在多年,都沒有很好解決,花農們也有些束手無策。但拼多多的出現帶來了轉機,2021年,拼多多(PDD.US)引入鮮花分級,重構人、貨、場,顛覆了傳統鮮花交易,讓不同等級的花材各得其所:A級花供給高端客羣,B、C級則通過成品花包裝提升附加值,甚至D級花也能用於乾花工藝品。

“不同等級的鮮花花苞大小不同,花杆粗細、筆直程度不同,不同品級其實不代表着絕對的品質優劣,鮮花分級讓不同品級的鮮花都能找到目標消費者,花材得以更好利用。”劉玉堂說。

這種精細化運營的背後,是拼多多對新質商家的扶持——在平臺運營人員的建議下,劉玉堂通過“營養劑+真棉花”的保水技術,讓鮮花保鮮時長提升2-3倍。其次,平臺聯合物流企業優化運輸鏈路,部分城市實現“半日達”,解決鮮花長途運輸的品質難題,劉玉堂甚至爲緊急訂單升級順豐空運,只爲“超越消費者預期”。

“讓天下沒有難賣的花”

從紅土地到千家萬戶,拼多多打造的“新質花路”,不僅讓雲南鮮花跨越了物理距離,更消除了信息差與價值鴻溝,助力當地商家從產業白牌邁向新質品牌,引領產業帶加速擁抱高質量發展。

情人節前夜,斗南花市依然燈火通明。站在5000平方米的大棚裡,劉玉堂看着工人們將最後一箱玫瑰搬上冷鏈車。他想起兩年前睡在板房宿舍的日子,如今“花顏悅色”已躋身頭部商家,越來越多當地花農加入,團隊已拓展至近千人。

直連消費者和花農,拼多多憑藉新質供給大幅縮短中間交易環節,減少耗損,同時促進花農創收,節約花店運營成本,使消費者買到質量更美,價格更優的鮮花。

昆明花拍中心的數據顯示,目前,當地超四成花材通過電商渠道流轉,曾經的“滯銷花”成爲如今“悅己經濟”的載體。在全國範圍,2018年—2023年,鮮花電商行業市場規模由371.61億元增長至1425.40億元,期間年複合增長率爲30.85%。

市場的快速增長也足以證明,“天下沒有難賣的花”。拼多多與雲南鮮花的這場雙向奔赴,正緩緩拉開花業轉型的序幕,成爲鄉村振興的鮮活註腳。

本文源自:銀柿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