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是女性頭號大敵! 國健署:每年新增1萬7000多名新患者
乳癌病友團體攜手推廣「愛的冒險罐」繪本,邀請雙金影后賈靜雯擔任公益大使,創造生命「有限度的無限Do」。記者廖靜清/攝影
依據國健署111年癌症登記資料及112年死因統計,111年有1萬7366位婦女罹患乳癌、112年有2972名婦女死於乳癌,嚴重威脅婦女健康。臺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表示,乳癌是國內女性發生率第一的癌症,治療武器愈來愈多,早期乳癌幾乎可以治癒,即使是轉移性乳癌也有機會好好控制。
蔡麗娟說,儘管患者自認做好心理準備,但被醫師宣告罹癌的當下,大腦還是一瞬間空白,幾乎無法好好討論後續治療。她以一份針對轉移性乳癌病友所做的觀察報告指出,超過8成癌友未曾設定出明確治療目標、4成5未與家人分享過想做的事,恐未能好好說再見。
乳癌好發年齡爲45至69歲之間,在新發生人數中,有超過30%未滿50歲,屬於年輕型乳癌。蔡麗娟強調,許多癌友具備母親身分,生活的目標是治療的動力來源,但卻有8成癌友未曾設定明確治療目標,近半不知如何跟家人開口,選擇避而不談,親子各自承受疾病帶來的壓力。
報告也發現,有63.3%的病人在與家人談論治療目標時,會因「不想讓家人擔心」而選擇隱瞞或閃避;有45%病人未曾與家人分享「接下來最想完成的事情」。乳癌病友協會理事長黃淑芳分享,39歲確診乳癌時,孩子分別就讀小二、小五,童言童語說長大要當醫師幫忙把病治好,於是立下治療目標要親眼看他們長大。
黃淑芳認爲,家人的支持是癌友最大的安慰和力量,不過觀察報告發現,約4成病友從未與主治醫師討論過目標與治療方式。她認爲,在生命最後階段,應該把握時光與家人一起旅行、完成計劃、做想做的事,讓離開的人安心遠行,留下來的人也能學會放下。
臺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腫瘤內科部主治醫師陳怡君表示,乳癌位居臺灣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位,其中HR 陽性 / HER2 陰性佔國內乳癌亞型六成以上。轉移性乳癌病友通常面臨較低存活率的挑戰,隨着醫療技術發展,新型的轉移性乳癌治療方式,包含標靶、免疫療法、抗體藥物複合體都有突破的治療表現。
陳怡君說,觀察報告發現「延長整體存活期」是病友最高的治療期待之一,曾有一名65歲轉移性乳癌病友,雖然有多元治療選擇,但與主治醫師討論超過1小時仍無法達成共識。直到患者脫口而出「只要再撐三個月就能領到退休金」,就是這個明確的治療目標,後來突破討論僵局、決定治療策略。
臺灣癌症基金會、臺灣年輕病友協會、癌症希望基金會與乳癌病友協會攜手推廣「愛的冒險罐」繪本,邀請雙金影后賈靜雯擔任公益大使,期望幫助轉移性乳癌病友與家人討論疾病狀況、設定治療目標,創造生命「有限度的無限Do」。
臺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腫瘤內科部主治醫師陳怡君表示,乳癌位居臺灣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位。記者廖靜清/攝影
▪ 免稅額、扣除額怎用最省?2025報稅不求人 新手也能輕鬆掌握 ▪ 租屋族報稅新制:房租支出納入特別扣除 最高可扣18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