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87天內構建SaaS,並實現年收入100萬美元?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AI創業產品,作者:AI創業產品,原文標題:《如何在短短 87天內構建SaaS並收入100萬 ARR》
安德烈在87天內將SaaS產品ListKit從零做到百萬美元年收入。靠陌生拜訪郵件、廣告和生態系統,他從失敗邊緣翻盤。
以下是他的第一視角原文內容:
我叫安德烈·赫克爾二世,過去七年一直在創業。最近,我打造了一個叫“ListKit”的應用,這個產品在上線後的87天內就達到了百萬美元的ARR。簡單來說,ListKit的核心是陌生拜訪郵件。
陌生拜訪郵件就是你在網上找到某個人的郵箱地址,然後直接發一封郵件,可能是推銷服務,也可能是邀請對方上播客或節目。
我們服務的客戶主要是銷售人員和企業主,還有很多自由職業者和個體創業者,他們用ListKit來給潛在客戶發推銷郵件,推廣自己的生意或代理服務。
剛上線6個月,我們就有了1000個付費用戶。現在,差不多一年過去了,我們的用戶數已經超過1500個。定價很簡單:入門套餐是每月97美元,對於企業級用戶,價格會升到幾百美元。
我很早就踏上了創業這條路,大概16、17歲的時候就開始了。
像所有沒錢的年輕人一樣,我的第一步是做服務生意。我和我的表弟丹(Dan,現在還是我的聯合創始人之一)以及另一個夥伴克里斯蒂安(Christian,也是ListKit的聯合創始人)一起,開了家代理公司,主打潛在客戶開發(Lead Generation)。
我們把這個生意做到了月入10萬美元,對當時的我們來說,這已經是巨大的成功。可問題來了,我們發現這個模式很難再往上突破。
後來,我們和綽號“C Wizard”的丹尼爾·菲奧(Daniel Fio)合作,推出了“Client Ascension”,一個教練項目,幫助別人用陌生拜訪郵件和潛在客戶開發的方法,把代理生意從零做到月入10萬。我們自己用過的策略,現在教給別人,效果非常好。
ListKit能這麼快起飛,不是靠運氣,而是我一步步試出來的“冷啓動”路子。剛開始,我沒直接砸錢做軟件,而是用了點小聰明,把它跑起來了。
1. 先用“人工服務”裝一把SaaS
我沒錢也沒膽子一開始就開發軟件,那得花幾十萬,我可不想找風投冒險。所以,我先搞了個“產品化服務”。啥意思?網站上看着像SaaS,客戶能直接下單,比如“給我100個客戶的聯繫方式”,但背後是我和團隊手動幹活。
訂單一來,我們就手忙腳亂地找名單,24小時內發過去。這招省錢又實用,我直接拿之前代理業務的經驗開賣,每月賺5萬到11萬美元。這筆錢後來全投進了ListKit的開發,還讓我摸清了客戶到底想要啥。
2. 老客戶成了我的“第一桶金”
我手上有一羣老客戶,從代理業務和教練項目攢下來的,他們都信我。我沒四處找人,而是直接問他們:“我想做個幫發陌生拜訪郵件的工具,你們想要啥功能?”他們給了建議,還成了第一批付費用戶。
上線時,我發了郵件、開了直播,還在推特上講了我的故事,那些跟着我一路走來的老夥計立刻捧場,短短時間就帶來了1000個用戶。這就像熟人帶新客,省了我冷啓動的尷尬。
3. 免費名單拉新,效果爆炸
ListKit是幫人發陌生拜訪郵件的,我就拿這招給自己拉客戶。我發郵件說:“回覆我,告訴我你想找誰的聯繫方式,我免費給你50個名單試試。”收到回覆的人用了覺得好,立馬掏錢買更多。
這招低門檻又直觀,名單好不好,他們一試就知道,很快就拉了一波新用戶,連競爭對手都開始學我。
這些線索末尾都帶有“由ListKit生成”的水印。結果證明,35%的免費用戶在兩週內轉化爲付費客戶,單月帶來23萬美元收入。
冷啓動跑起來後,我沒停下,光靠老客戶和郵件,早晚得撞牆。
1. 陌生拜訪郵件帶動增長
我們擅長髮陌生拜訪郵件,這也是客戶想要的。我繼續用這招拉新,不直接賣軟件,而是送50個免費名單當誘餌,用戶試了覺得香,自然就付費了。這招簡單,但效果好極了。
2. 廣告加碼放大
到了後期,我開始投廣告。每天花幾百美元,推圖片和視頻,喊着“ListKit幫你搞定陌生拜訪郵件,客戶自己來!”光靠郵件和老客戶不夠,廣告讓我觸達更多人,規模一下子上去了。
在營銷投放上,我們每週測試20個新廣告素材(10個靜態圖+10個視頻),單日最高廣告消耗達1.7萬美元。關鍵突破點在於發現“教育類內容”的轉化率是產品介紹的3.2倍——於是我們把60%的廣告預算投放在《冷郵件撰寫指南》等教育內容上。
我們每週燒$17k廣告費,但每分錢都經過多重煉獄:
素材維度:每週製作10張靜態圖(Figma設計)+10條實拍視頻(iPhone拍攝)
粗糙真實系:用iPhone拍攝凌晨3點的辦公室實景
專業動畫系:外包烏克蘭團隊製作3D數據流動演示
客戶證言系:偷拍客戶看到線索時的驚喜表情
投放策略:
早8點投LinkedIn(CEO決策時間)
午休投Instagram(運營人員摸魚時段)
晚9點投TikTok(創業者失眠時刻)
優化機制:每小時監測CTR,低於1.8%立即暫停每$500消耗生成A/B測試報告每24小時淘汰後20%的素材。
話術模板:所有廣告以“我討厭cold email...”開頭,用負面情緒抓注意力。
定位策略:瀏覽過定價頁的用戶,會收到我親自錄製的案例視頻郵件,最成功的是一條粗糙的手機拍攝視頻——我在凌晨3點的辦公室癱坐在椅子上說:“連續被12個客戶拒絕後,我們發現了這個數據漏洞...”這條成本僅38美元製作的視頻帶來11.3萬美元營收。
3. 生態系統聯動
我的增長還有個大招,就是靠現有的產品生態系統。我們有教練項目“Client Ascension”和代理業務,這兩個老生意一直在跑,幫ListKit帶了不少客戶。我之前用這些業務攢下的客戶羣,後來直接把他們拉到ListKit上用。加上內容營銷和聯盟計劃,這些都讓我從百萬年收入漲到了現在的水平。
Pat問我:“定價咋定的?”我說,首先得算成本,保證賺到錢。然後我看了競爭對手的價格,問他們的用戶喜歡啥、不喜歡啥。ListKit用的是“信用點”模式,客戶根據需求買點數,比如發更多陌生拜訪郵件就多買點,起步價每月97美元,企業用戶高點,幾百美元。簡單明瞭,用戶覺得值,我就覺得靠譜。
我不喜歡免費試用,它吸引的是佔便宜的人,不是真買家。
我們定價夠低,承諾夠輕,加上退款保證,既像試用又能立刻收錢。當然,有些SaaS靠用戶量賺錢,免費試用可能有用,但對ListKit來說沒必要。
現在ListKit有40人,“怎麼管這麼多人還能賺錢?
不是美國那種年薪五六十萬的員工,那我早賠死了。
我找的是烏克蘭的開發者和黎巴嫩的客服,一個月1000到2000美元,他們英語好、幹活賣力,比美國人便宜又不差。
加上營銷、銷售、技術分工明確,團隊成本控制在10萬多美元一個月,效率卻翻倍。
我的四個聯合創始人是ListKit的最大秘密。我是CEO,像個領隊,負責拉齊大家。
丹尼爾和克里斯蒂安是營銷天才,搞廣告、內容,我完全不碰,因爲他們牛。
丹是銷售大牛,帶隊賣,我從不上銷售電話。
奧利弗是技術救星,我差點放棄時他加入,把軟件做出來了。
我們五個人互補,營銷、銷售、技術、管理一個不落。爭執少不了,但目標一致就行。找人時,我先看自己缺啥,去社區找高手,聊願景,確保大家一條心。
創業是耐心活兒。我幹了七年,前四五年全是失敗。
我會告訴年輕時的自己:堅持做下去,不管好壞都要更專注。
成功時加倍努力,別鬆懈。創業是投入遊戲,你能控的是過程,結果交給老天。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AI創業產品,作者:AI創業產品
本內容爲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繫 hezuo@huxi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