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報志願?考生關心的20個問題,權威解答來了→

高考出分後

考生進入志願填報階段

關於志願填報

教育部陽光高考信息平臺

整理了20個志願填報策略

快來一起看

01

志願填報

考生要做哪些準備?

第一步:熟悉政策。考生及家長需要對本省份的高考政策有一個全面且整體的把握,明確哪些政策至關重要,哪些與自身的切身利益緊密相關,以及重要政策在當年是否發生變化。例如,考生及家長至少要清楚所在省份有幾個批次的志願設置,每個批次需要填報幾所志願學校,以及每個學校可以報考幾個專業等。

第二步:收集信息。信息來源和獲取渠道的可靠性至關重要。一般而言,考生及家長可以選擇的權威渠道主要有:陽光高考信息平臺,當地考試院以及各高校的官方網站、官方微博、微信公衆號,高考高招類的報紙、廣播電視節目等。

第三步:準確定位。定位是填報志願過程中最爲關鍵的環節之一。在高考錄取時,會將一定範圍內的學生,按照考生的高考成績進行排序,從高到低依次錄取,位次越高,被錄取的機會也就越大。在填報志願前,考生可以依據高考成績、一分一段表、位次進行自我定位,明確自己在整個省份中所處的位置。

第四步:知己知彼。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在做好自身定位“知己”的基礎上,還需要做好對外部信息瞭解的“知彼”工作。“知彼”的過程中,除了熟悉政策法規之外,還需要弄清楚各個招生院校的基本情況。

第五步:初選志願。“初選志願”是結合自身的成績定位,確定目標院校的過程。完成第三步和第四步後,考生和家長對於高考志願應該已經有了大致的方向。此時,考生可以初步劃定一些在本省份有招生計劃的院校,並認真研讀這些院校的招生章程,仔細比較各院校之間專業的招生人數、錄取分數等數據,挑選出與自己的興趣、分數以及批次相匹配的院校。

第六步:模擬填報。“模擬填報”就是依據本省份的志願設置情況,將考生的高考志願草表完整地呈現出來,進行一次真實的模擬操作。高考志願通常都是在網上進行填報,並且需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逾期將不予補報。每年在志願填報過程中,都會出現諸如操作失誤、丟失密碼等問題,再加上網絡系統在填報高峰期可能會比較繁忙,考生容易手忙腳亂,所以提前進行模擬填報可以做到有備無患。

02

填報志願

哪些資料不可少?

(1)省招辦當年下發的普通高校招生專業計劃。這份招生專業計劃是考生填報志願的重要依據。各省份的招生計劃呈現形式可能會有所不同,分爲紙質版和電子版。有些省份在填報志願之前,會將紙質版的專業計劃發放到考生手中,其內容涵蓋院校名稱、專業(類)、層次、選考科目要求、計劃招生數、學制、學費等詳細信息。

(2)省招辦下發的填報志願手冊或錄取分數分佈統計等相關資料。這些資料包含了前三年各院校專業的錄取平均分、最低分以及相應的位次等信息。考生在填報志願時,可以結合自己的成績位次以及各類別總分(或綜合分)的一分一段表,仔細分析近三年招生院校和專業的錄取信息,從而爲志願填報提供參考。

(3)高校招生章程。高校招生章程是由學校依據相關法律規定和國家招生政策制定的,是學校開展招生工作的重要依據。考生在填報志願前,應當仔細查閱擬報考高校的招生章程,全面瞭解高校的招生辦法和相關招生要求。

03

如何使用填報志願的參考材料?

一要仔細查閱省招辦下發的高校招生計劃,明確各高校在本省份的招生專業、人數等信息。

二要認真研讀報考院校當年的招生章程,特別要關注院校的錄取規則。

三要參考省招辦發佈的填報志願手冊或錄取分數分佈統計等資料,結合考生的成績位次以及各類別總分(或綜合分)的一分一段表,深入分析近三年招生院校和專業的錄取信息,瞭解各院校專業的錄取趨勢和競爭程度。

四要了解考生所在省份的招生錄取相關辦法和規定,清楚本省份的志願設置、投檔錄取規則、選考科目(改革省份)、投檔比例等。通過收集和分析多種信息,充分做好填報志願前的準備工作。

04

考生填報志願

一般要考慮哪些因素?

一是以成績爲根本基礎。高考成績是考生能否被錄取的關鍵因素,它直接決定了考生可選擇的院校和專業範圍。

二是綜合考量院校情況。院校是考生選擇志願時的重要考慮因素,它關係到考生將與哪些人一起學習、在何處學習以及學習哪些內容等問題。考生在選擇院校時,不僅要了解院校的歷史背景、地理位置,還要關注院校的綜合辦學實力,包括師資力量、學科建設、科研水平等方面。

三是充分考慮興趣愛好與專業就業等因素。專業是考生志願選擇的核心要素,通常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職業發展方向密切相關。重點大學有其優勢專業,普通院校也有各自的特色專業,至於選擇院校優先還是專業優先,不能一概而論,需要根據個人情況進行權衡。考生應選擇自己感興趣、符合個性特長的專業,對於高考改革省份的考生,還需要考慮選考科目範圍等因素。同時,專業選擇也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趨勢相關,有些專業報考時很熱門,但就業時卻面臨困難,因此考生需要理性判斷專業的發展前景。

四是結合自身身體等條件。專業與身體狀況存在一定的關聯,部分專業會受到視力、色覺、器質性健康狀況等方面的限制。此外,部分院校根據專業學習的要求,會對單科成績和外語口語等方面提出特定要求。還有一些中外合作專業、民辦院校的收費相對較高,考生在選報時還需要考慮家庭的經濟狀況。

五是注意志願之間的梯度設置。建議考生採用高、中、低搭配的方式填報志願,這樣的安排較爲合理,可以有效避免退檔風險。

六是建議考生服從專業調劑(專業類除外),增加錄取機會。

05

往年的分數線和招生錄取數據

可以直接使用嗎?

高校是依據當年的分數線進行錄取的,因此往年的招生錄取數據不能直接用於對照選擇院校和專業,只能作爲參考依據。考生在參考往年數據時,需要綜合考慮當年的招生政策變化、考生人數變動、試題難度等多種因素。

06

怎麼知道招生院校的招生專業

對單科成績、身體條件等有何要求?

考生在填報志願時,要準確瞭解各招生院校專業對單科成績、體檢結果、外語語種、外語口試、綜合素質評價、加分政策等方面的具體要求。考生可以通過各省份考試院編制的招生計劃進行初步查看,若要獲取更詳細的信息,則需查閱招生院校的招生章程,招生章程中會對這些要求進行明確說明。

07

高校招生章程

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1)高校的全稱、校址(若涉及分校、校區等具體信息需明確說明),辦學層次(如本科、專科),辦學類型(如普通高校、公辦高校、民辦高校、獨立學院、高等專科學校或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等)。

(2)招生計劃分配的原則和方法,專業教學培養過程中所使用的外語語種要求,身體健康狀況要求,進檔考生的錄取規則(如對考生加分成績的處理方式、投檔成績相同考生的排序處理辦法、進檔考生的專業分配方式、退檔的具體情形等)。

(3)學費標準,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政策及具體申請程序,頒發學歷證書、學位證書的學校名稱、證書種類及其他相關信息,學校的聯繫電話、網址以及其他需要考生知曉的注意事項等。

08

新高考模式下

平行志願填報有哪些參考策略?

填報高考志願的方法多種多樣,只要適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即可。以下是一些平行志願填報的參考策略:

第一步,精準定位併合理設置梯度。志願填報是否合理,關鍵在於準確的自我定位和科學的志願梯度設置。考生應根據自己在本省份的位次、分數段統計表以及各高校往年的錄取分數等相關資料,選擇不同梯度的院校專業組或專業類(專業+院校),遵循“衝、穩、保”的原則,即選擇一些略高於自己成績水平的院校作爲“衝”的目標,選擇與自己成績相當或略低於自己成績的院校作爲“穩”的選擇 ,選擇低於自己成績水平且有一定把握被錄取的院校作爲“保”的選項。

第二步,綜合個人意願確定志願順序。根據個人的意願,綜合考慮院校的性質、地域以及對專業的興趣程度等因素,將志願從高到低進行排列,最終確定志願填報順序。在此特別提醒考生,在填報志願時一定要高度重視院校的招生章程,確保自己符合報考條件,避免因不符合條件而被退檔。

第三步,儘量填報服從專業調劑(院校專業組)。由於平行志願的錄取投檔規則是進行一輪投檔,如果考生所填報專業不能滿足錄取條件且不服從專業調劑時,會被退檔,只得參加徵集志願或下一批次的錄取。服從專業調劑可增加錄取機會,但也要考慮,專業組內的所有專業是否可以接受。

第四步,認真研讀高校招生章程。高校對於錄取專業的具體要求都會在招生章程中明確規定,如錄取規則、單科成績要求、身體條件限制等。考生務必認真研讀所報考高校的招生章程,確保自己符合相關要求。

第五步,關注體檢結論避開受限專業。考生要仔細查看自己的體檢結論,結合《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避開那些因身體條件受限而不能報考的專業,從而降低退檔的概率。

09

新高考模式下

專業報考要注意什麼?

新高考中由於考生選考科目不同,高校對選考科目的要求也不同,高考改革省份考生在選專業前應儘早瞭解所在省份發佈的專業選考科目要求。如果考生已有了心儀的院校,可以從學校入手。如果以專業爲目標來劃定院校範圍,則要注意相同專業在不同高校可能會有不同選考要求。另外,有些專業培養與多個科目關聯度都高,高校在可選科目中指定多個選考科目,要求爲考生“均須選考”的情況也需要注意。

如果考生沒有目標院校或專業,在選擇時,可以多參考“不限選考科目”的院校專業,這樣能夠擴大自己的專業選擇範圍。由於高校的院系及專業(類)調整等因素,實際招生高校和招生專業(類)也可能會調整變化,考生要以高校當年公佈的招生計劃及院校招生章程爲準。

10

志願填報過程中

如何避免出現無效志願?

在往年的志願填報中,也總有部分考生出現錯填、漏填或者填報了無效志願的情況。

例如,沒有校考資格證的藝術類考生填報了只認可校考成績的藝術專業志願;不具備專項計劃資格的考生選擇填報了專項計劃。這樣不僅浪費了考生的時間和精力,有的考生甚至因爲填報了無效志願而放棄了後續的志願填報機會,實在令人惋惜。

在此提醒考生,在填報志願前,要認真瞭解本省份關於填報志願的招生錄取辦法和相關規定,清楚各類別、各段志願的填報時間,以及自己所在類別的志願設置情況。根據本省份的志願設置,在規定的時間內填報各批次各科類的志願。

考生填報志願時,應以本省份當年普通高校招生計劃中所公佈的招生高校、專業名稱和代號爲準,各類別志願中的高校和專業代號必須與招生計劃相應科類中公佈的高校和專業代號保持一致,否則將無法被錄取。

11

考生沒有被高校錄取的原因有哪些?

考生未被錄取的主要原因包括:高考成績未達到所報專業的分數要求且不服從專業調劑;所報專業對相關科目分數有特定要求,而考生該科目分數未達到標準;外語語種不符合院校或專業的限制要求;身體條件不符合院校或專業的體檢標準等。

12

如何避免高分低錄甚至落榜?

應堅持以下原則:(1)實事求是,找準自己的位置;(2)所填志願拉開檔次;(3)冷門與熱門學校專業相結合;(4)省內與省外院校相結合;(5)避開體檢結果所限專業;(6)各批次學校志願、專業志願填滿,儘量服從專業調劑;(7)認真研讀院校招生章程。

13

如何報考“三大專項計劃”?

報考國家專項計劃的考生均須參加當年的全國統一考試,並按照各省招辦的要求填報志願。

報考地方專項計劃的考生同樣須參加當年的全國統一考試。具體的報名要求、錄取辦法以及填報志願的方式,考生可詳細閱讀各省招生考試單位下發的關於地方專項計劃的相關規定。

報考高校專項計劃的考生須參加當年的全國統一考試,並在規定的時間內登錄教育部陽光高考信息平臺“高校專項計劃報名系統”完成報名申請。

14

怎樣瞭解地方專項和

高校專項計劃的實施區域?

地方專項計劃和高校專項計劃實施區域的農村範圍由各省(區、市)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自行確定。申請相關專項計劃的考生,可以根據各省市招辦發佈的相關規定,查詢具體的實施區域信息。

15

被專項計劃錄取後放棄入學資格

考生第二年還能報專項計劃嗎?

往年被專項計劃錄取後放棄入學資格或退學的考生,不再具備專項計劃的報考資格。

16

報考強基計劃

還能填報其他志願嗎?

可以。強基計劃與其他高考志願之間並不衝突。如果考生被高校的強基計劃錄取,那麼將無法參加後續批次的錄取;如果考生未被強基計劃志願錄取,不影響其後續各批次的正常錄取。

17

優師計劃的志願如何填報?

報考優師計劃的考生須參加當年的全國統一高考。優師計劃列入各省份本科提前批次錄取,其填報志願及投檔錄取規則按照各省份批次志願設置和投檔錄取辦法執行。

18

中外合作辦學有哪些招生形式?

從辦學主體的角度來看,中外合作辦學主要有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等形式。其中,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如溫州肯恩大學、西交利物浦大學、寧波諾丁漢大學等,具有獨立的校園、獨立的法人資格和獨立的招生代碼,和中國的公立大學一樣被納入國家計劃招生體系。而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則是中國高校或其他社會組織與外國教育機構合作舉辦的某個具體教育項目,通常採取 “2+2”“2+1”“3+1” 等培養方式,即學生先在國內高校學習一段時間,再到國外高校學習一段時間,學生畢業後既可以獲得國內高校頒發的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也可以獲得國外高校的學位證書。

19

色弱、色盲考生適宜選報哪些專業?

除了《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和高校招生章程中規定限制報考的專業外,色弱、色盲考生都可以報考,例如,哲學、法學、社會學、社會工作、秘書學、數學、歷史學、教育學、英語、新聞學、漢語言等專業。具體的選報專業,考生可以諮詢有意報考的高校,以獲取更準確的信息。

20

哪些院校及專業有身高方面的限制?

一般來說,對身高有限制的院校或專業主要包括軍事院校、公安院校、飛行學院、國際關係學院、外交學院、體育類專業等。具體的身高要求,請考生查看院校當年的招生章程,以瞭解詳細信息。

本文來源|陽光高考信息平臺

關注南京擇校矩陣媒體

與 1000000 家人共同成長

點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