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抽象是一種天賦,柯淳和顏安是天才!
抽象文學統治世界。
今年《無限超越班 第三季》的舞臺上,最大的笑點莫過於當柯淳遇見顏安。一位是憑藉《好一個乖乖女》爆紅的網劇一哥,表面霸總,私下在直播間上躥下跳把餐桌當舞臺。一位是在《九重紫》出演男配後被網友說醜,憑藉抽象的笛子演奏叱吒年輕人的表情包。
毫不相關的兩人就像命中註定。柯淳本以爲自己是娛樂圈獨一無二的奇葩,沒想到顏安給他來了個“我比你更抽象”的震撼。一起當超級賽亞人、爬牆(字面意義的爬牆)、扮醜,真正的抽象組合,每一次出現都讓人先滿頭問號,後捧腹大笑。
如果你不懂抽象,看到這肯定是滿臉問號??兩人一起出洋相有什麼好看的。
抽象的精髓就在於,一個人的抽象是“出洋相”,一羣人的抽象是狂歡。
內娛靠抽象走紅的藝人也不止他們二位。兩大抽象聖體向佐和黃子韜,此前無論是路人緣還是熱度都相對處在低谷。結果硬生生靠着一系列抽象舞臺表現和白磷系直播,讓二人的口碑和熱度一整個逆風翻盤。
向佐在RedGala上以抽象的造型詮釋春日 ▐
喜歡抽象的年輕人早已顧不得旁人的眼光,只管自己爽到就行了。
在美術學院被奉爲神壇的抽象派,到了年輕人手裡直接變成了社交暗語。一句萬能的“因爲他善!”就能回答所有無厘頭的問題;再用抑揚頓挫的聲音說一句“哈哈~自己~嚇~自己”,來千方百計地陰陽別人。抽象早已不是蒙德里安的色塊,而是年輕人對抗現實的像素盾牌。
有些看似無厘頭的回答,實則也暗藏幽默的人生智慧。面對情感危機時,自嘲地說上一句“純愛戰士應聲倒地”比哭天搶地來得體面;面對職場危機時,抱怨一句“還我媽生好工作”消除焦慮。
每句看似荒誕的互聯網黑話,都是當代年輕人發明的情緒摩斯密碼。抽象梗快速迭代與集體創作,構成了全新的語言體系,讓每個參與者都能在編碼與解碼中完成身份認同。
因爲抽象,火起來的地方旅遊和打卡地也不在少數。一句“我在XXX很想你”的路牌都插到了巴黎;在小區裡健身器材區誕生的“成都迪士尼”也榜上有名;還有山東臨沂推出的沉浸式體驗“跟着團長打縣城”;再到小衆藝術家在衛生間裡辦美術展等等。
隨便拿出來一件事,都像一場行爲藝術。有網友表示“太抽象了”。看不懂吧?這就對了!
有分析文章指出,抽象本身沒有太多意義闡釋空間。抽象文化拒絕被“意義”綁架,強調用非理性、反邏輯的方式解構嚴肅議題。人們再從中得到一些快樂或者說情緒價值,就是“抽象”本身的意義。
抽象是領先時代的產物,不過是這一代年輕人將它普世化。
80年代,人們管“抽象”叫諷刺,或者卓別林。
90年代,人們管“抽象”叫滑稽,或者憨豆先生。
00年代,人們管“抽象”叫無厘頭,或者周星馳。
所以說,抽象是一種以荒誕、無厘頭、解構爲核心特徵的亞文化表達方式。
它暗藏着不被束縛的想象力、情緒的調味劑,甚至是當別人越過邊界時的幽默反擊,是挫折之中的“一笑而過”,是表達意見時的柔軟迂迴。也有人說,抽象是個筐,所有不按常理出牌、但不冒犯的東西,都能裝進去。
《大內密探零零發》裡的主角臺詞,裝滿了已讀亂回:“我叫你走啊。”“我煮碗麪給你吃啊。”《賭俠》的周星馳面對進門要領帶的需求,則自己畫了個領帶。再說《大話西遊》裡,當唐僧把《Only You》唱成緊箍咒,春三十娘踩着木屐在沙漠裡狂奔,那些打破次元壁的荒誕場景,何嘗不是世紀初的抽象聖經?
把時間軸再往前推,1990年BBC攝影棚裡,憨豆先生正用領帶攪動紅茶。這個永遠穿着英倫三件套的怪咖,用默片時代的肢體語言完成對精英主義的嘲諷。當代抽象大師見了都要尊稱一聲祖師爺。
而80年代北京胡同裡的馬三立,穿着大褂在茶館裡說“逗你玩”,用相聲裡的諧音梗消解着時代焦慮,何嘗不是另一種抽象智慧。當我們把目光投向娛樂產業的幕後,會發現楊天真早已參透抽象文化的流量密碼。當她穿着一身玩偶在紅毯亮相時,在熱搜上秒殺了多少高定禮服,誰看了不誇一句抽象。
在穿着大褂說相聲之餘,
馬三立也嘗試穿上皮衣玩搖滾 ▐
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抽象大師。從卓別林流水線上的機械舞,到如今直播間裡的“雞湯來咯”,人類的抽象從未停歇。就像我們在彈幕裡打下“蚌埠住了”,何嘗不是延續着李白“仰天大笑出門去”的精神勝利法。從原始人圍着篝火畫抽象巖畫,到現代人對着手機屏幕敲出“笑擁了”,他們是在用自己的方式爲現實的鍍上一層幽默。
細品之下:透感很重,是不是給扭捏披上了一件幽默的外衣。天塌了,是不是比辦砸了聽起來有的挽回一些,畢竟天怎麼會真的塌呢。就連邪惡梔子花的外號,都比“何炅翻臉了”聽着輕鬆詼諧不少。
說了這麼多,無論是已讀亂回的信息,旅行中混淆視覺的錯位構圖,還是誇張的"審醜"對抗主流審美的規訓,亦或是高度抽象且有高傳播潛力的舞步、手勢、段子,都能被稱爲抽象。抽象看似天馬行空,實則也有規則和紅線。
喜歡抽象的人,或是能理解抽象的人,本身都具備一些幽默和發現幽默的性格底色。而在這個AI都能寫詩的時代,抽象行爲或許是人類最後的藝術表達。就像某些快餐店會嘗試推出吮指原味雞口味的減脂冰美式,好喝不好喝另說,會心一笑的目的達到了!
所以,下次在街頭看到“奇怪”的人,先別急着感嘆一代不如一代,不妨把這種行爲看作數字時代的《等待戈多》——無論世界怎樣魔幻,我們至少還能用笑聲面對一切。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 / 小紅書 / 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