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茸」耀新生! 平埔文化交織出傳統又創新的臺南養鹿產業

▲臺南市農業局輔導臺南市養鹿協會至北頭洋社區,共同推廣臺南市優質鹿茸及其相關加工製品。(圖/記者林東良翻攝,下同)

記者林東良/臺南報導

春分節氣爲新鮮鹿茸迎來適合的採收時節,自古以來鹿茸食補與養鹿文化息息相關,探其歷史背景更與西拉雅平埔族文化緊密相連,臺南市佳里區北頭洋社區保存着西拉雅平埔文化,社區鄰近多場養鹿場,爲加深民衆對於養鹿文化認識,農業局輔導臺南市養鹿協會至該社區,共同推廣優質鹿茸及其相關加工製品。

市長黃偉哲表示,鹿只飼養的文化脈絡與歷史淵源讓養鹿不只是畜牧產業,更是加深民衆對養鹿產業的情感連結點,透過西拉雅平埔族獵鹿、養鹿習慣等文化記憶,傳承產業的傳統價值。隨着養鹿場飼養技術提升與疾病防治強化,大幅增加鹿茸產量及品質,國產鹿茸當季採收,新鮮而保有豐富的營養成分與低碳的食物旅程是最大優勢,鼓勵民衆多加選購,可認明具「國產鹿茸標章」之新鮮鹿茸,品質有保障。

農業局長李芳林指出,本市養鹿產業發達,飼養量位居六都第一,尤以佳里區、七股區及學甲區爲主要發展地區,經113年第3季畜禽統計調查顯示,臺南市計有49場養鹿場,飼養頭數達2377頭,2023年臺南市鹿茸產量達3571公斤,爲畜牧帶來近8400萬的產值。鹿茸在傳統醫學上被視爲珍貴藥材,鹿茸藥酒在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顯見其在養生藥補上爲國人所重視和喜愛,爲增加鹿茸應用多元性及創意度,農業局持續輔導本市養鹿產業團體積極開發鹿茸相關產品,拓展市場能見度,展現養鹿文化傳承下,傳統爲基底的創新活力!

臺南市養鹿協會表示,本市養鹿業者努力於飼養管理,提供國人品質優良的新鮮鹿茸,近年更研發出麻辣鹿肉料理包、鹿茸黑豆茶包、養生鹿茸五穀粉等相關鹿茸(肉)加工、保健品,食用性更加便利,滿足現代養生消費需求。

農業局歡迎欲選購新鮮國產鹿茸的民衆可把握3月至6月鹿茸採收期,至養鹿場選購,鹿場及鹿只資訊(鹿號、解角採茸日期、預計重量等)亦可參考臺灣鹿園網(https://deerpark.tw/)進一步瞭解。對西拉雅平埔文化有興趣的民衆也可留意每年農曆3月28日辧理的北頭洋夜祭,一起去體驗西拉雅族祭拜阿立祖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