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惠-KY創董事長劉世璘 先做再說 從挑戰中找解答

榮惠-KY創董事長劉世璘這位客戶眼中善於佈局日系客戶、靈活掌握供應鏈的企業家,有一句座右銘:「碰到問題,就想辦法解決!」圖/榮惠提供

榮惠-KY創董事長劉世璘自2007年創業以來,從PCB供應切入市場,發展成跨國化的電子零組件服務商。這位外界眼中善於佈局日系客戶、靈活掌握供應鏈的企業家,有一句座右銘:「碰到問題,就想辦法解決!」他認爲,企業經營從不是平緩之路,要勇於跨出第一步,在不確定的挑戰中找解答。

劉世璘的童年啓蒙對他影響很大。父母經營五金行,店裡每天面對形形色色的顧客,讓他感受到「做生意」的樂趣,也學會了應對不同需求的應變能力。專科畢業後,他前往日本大學攻讀商業經營系,並在東京工作8年、成家立業,逐步累積跨國經營的商務視野。

他先後任職研華科技日本公司及泰鼎的泰國子公司Apex Circuit業務經理職位,熟悉日系企業文化與東南亞市場。2002年,進入日本PCB廠,而後外派泰國擔任子公司總負責人,親自帶領團隊並磨練出跨國經營與管理的能力;2007年,爲了讓孩子接受完整中文教育而返臺,卻意外迎來創業契機。

回臺短短數月,就有日本客戶主動找上門,讓劉世璘決定創立榮惠集團。有別於規模導向的傳統PCB廠,他察覺出許多客戶對PCB製程不熟悉,於是鎖定需求,以「輕資產」模式提供少量多樣的解決方案,避開紅海廝殺,與其賣出一片電路板,不如成爲能協助解決問題的夥伴。

事實上,創業初期的他,亦曾面臨公司規模太小、難以取得日商認可的挑戰,更因客戶與供應商付款條件不一,資金壓力沉重。於是他找客戶談判,縮短收款帳期,同時爭取供應商延長付款,最終解開財務結構的死結;這份堅持,奠定公司營運資金充沛的基礎。

另一個轉折點是切入汽車產業。2011年,他花了近五年時間,敲開日系車廠供應鏈的大門,從車燈、車電、零件模組及拼板一路紮根;2015年,榮惠快速起飛,營收連年成長,將據點擴展至馬來西亞、菲律賓、越南與印尼,如今榮惠已在亞洲合作超過60家供應商,形成跨國網路。

「先做再說」是劉世璘的經營理念,且始終如一。他認爲,創業最難的就是跨出第一步,只要能讓客戶滿意,就會有成功的機會。這份信念也轉化爲榮惠的核心競爭力:彈性與速度。當客戶遇到瓶頸,他與團隊能迅速排除問題,甚至派駐檢驗人員在工廠現場把關,確保品質。

在管理上,劉世璘展現「共好」心態。榮惠不只下單,還定期輔導供應商,幫助其跨越日系品質門檻;同時在主要客戶附近設立倉儲據點,就近提供服務。對他而言,企業經營不是單方面投資,而是客戶、供應商與公司「三方共好」的過程,彼此互利,才能長久。

榮惠穩定成長,2024年EPS已達7.3元、毛利率23%創新高,並於證交所創新版掛牌。劉世璘說,未來兩年將分別在墨西哥與歐洲設立據點,放眼全球的同時,更透過泰國研發實驗室佈局油電混合車、電動車零組件與AI伺服器應用。

從五金行小孩到跨國企業領袖,劉世璘走過的路看似迂迴,卻始終堅守一個簡單的信念:遇到問題,就想辦法解決。這句話,既是他的人生態度,也是一家企業「不斷跨出下一步」的理念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