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創,不會是恆二

近段時間,地產圈的消息可以說是此起彼伏,風聲鶴唳。

首當其衝,就是許家印喝茶,限制自由。這也意味着,負債規模2.39萬億元的恆大,迎來清算終局。

“地方並不滿意許老闆這兩年的債務解決態度,即便是保交樓,也無法成爲其保命符。”

導致恆大自救時間“極速向下”的轉折點,最直接的一件事恐怕就是許老闆的境外破產申請。

監管意識到,單純依靠許老闆,不僅不能夠解決國內問題,還將可能讓優質的資產通過境外破產邏輯流失。

這樣的局面直接給許老闆的恆大打上了死結。

“許老闆並不打算賭上身家救恆大。”

所以,自許老闆喝茶後,所有有關恆大的負面消息接迥而至,以實現恆大局面的全面清算,直接迎來市場底。

隨着恆大的清算,市場也逐漸迎來對融創的擔心?會不會成爲恆二?

根據10月5日的公告,境外債務的重組仍然在順利推進。

這意味着,負債1萬億的融創,儘管壓力不小,但仍有一線生機。

我說過,地產界的孫老闆最有魅力。

其很大原因不僅是孫老闆的路子野,還有孫老闆的膽子大,最關鍵的是他賭上了自己的身家爲融創的債務保駕護航。

2023年9月18日上午,融創中國境外債務重組的會議在香港中環金融街8號國際金融中心二期39樓盛德律師事務所舉行。這場會議中,共有2019名計劃債權人親自或委任代表出席並進行了投票。

其中2014名計劃債權人投票贊成該計劃。這些債權人持有的投票計劃債券本金及應付未付利息總額爲97.54億美元,佔比98.3%。

而在同一週期進行債務重組的恆大,卻在4天后宣佈境外債務重組的會議不開了。

相比許老闆,孫老闆的信譽明顯更好一點。

當然,資本從不是簡單看人,還得是看造血能力。

融創的大多數存貨,是核心區的好貨,大多數貨值,是真實的貨值。它的土地儲備,超過70%都集中一二線城市。

恆大,則反過來。

當然,市場也不是盡數樂觀。自從政策開放後,各地城市的二手房都出現了激增。北京的掛牌量從常態的10萬套增長到了17萬套,上海的二手套掛牌從常態的20萬套,增長到了傳聞的40萬套。

當然,二手房的掛牌量增加是正常現象。

這也是我爲什麼說,政策底後,市場會迎來一波大跳水,然後再進入恢復通道。

跳水一是一手房的降價促銷,跳水二是二手房的掛牌試探。

這樣一來,也就形成了二手房託舉一手房的局面,也就回到了我過去對樓市的常態化判斷。

“保一手,獻祭二手房。”

但我們總是要記住,一手房買了後,它也是變成二手房。融創的北京壹號院,也算是二手房託舉的結果。

2016年7月,融創中國股價5塊多,2023年6月,融創中國的股價1塊多,現在回到了2塊多。

在婚姻上我們講七年之癢,在地產上,我們也有七年一夢。

不管孫老闆會不會順利上岸,但孫老闆肯定不會成爲許老闆。畢竟,踩過縫紉機的孫老闆,知道那班人的面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