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首份太空防禦指南渲染“中俄威脅”
綜合日本共同社和《讀賣新聞》29日報道,日本防衛省28日宣佈制定首份旨在加強太空防衛能力的《太空防禦指南》。該指南聲稱,中國和俄羅斯正在開發攻擊他國人造衛星的殺手衛星,“太空正在戰場化,威脅和風險正在擴大”,日本因此也需增強太空防禦能力。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29日表示,中方堅決反對日方通過炒作他國威脅爲自身軍力發展製造藉口。
日媒稱,指南旨在指導將民間技術應用於增強防衛能力,通過官民合作來構建太空領域的安全保障體系。指南宣稱,中國和俄羅斯等國家正在積極推進“反衛星武器”的研發,“敲響了太空軍事化加劇的警鐘”。指南提出,日本將構築能夠承受通信干擾的衛星通信網絡,推進與盟友和志同道合國家間的衛星通信相互運用。
據共同社報道,防衛省打算開發保護本國人造衛星免受殺手衛星攻擊的“保鏢衛星”,到2029年將進行試驗;爲了捕捉日本週邊艦艇和部隊行蹤,還將構築大量小型人造衛星聯動運用的“衛星星座”;針對中俄推進開發的高超音速武器,也將對相關追蹤和探測等技術實施試驗。
“中國始終堅持和平利用外空,反對外空軍備競賽和武器化,積極推動外空軍控法律文書談判,倡導在外空領域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29日表示,近年來,日本軍費支出連年增加,在軍事擴張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在外空領域,日本與美國等西方國家持續拓展外空軍事合作,打着“防禦”旗號謀求發展和部署外空武器。這些舉措威脅外空安全與穩定,引發周邊國家對軍國主義死灰復燃的擔憂。
另據共同社29日引述多名日本政府相關人士的消息稱,日本計劃將其首款國產長射程導彈12式陸基反艦導彈的性能提升型首批部署在陸上自衛隊健軍駐地(熊本市),預計部署時間爲2025年末,日本將由此擁有反擊能力(對敵基地攻擊能力)。此外,日本還計劃在明年春天后將其部署在大分縣,並考慮未來部署在沖繩縣。報道稱,此舉意在“制衡在南西諸島周邊加強軍事施壓的中國”。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所特聘研究員項昊宇29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日本目前出臺的一些舉措,均服務於其防衛政策“由守轉攻”,反映出日本整個國家安全戰略和對外政策思維的一種危險變化。日本發展“反擊能力”,就是把其所謂的假想場景作爲強軍擴武的藉口,通過煽動緊張局勢,爲其發展進攻性武器裝備製造正當性。
郭嘉昆強調,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週年,“我們敦促日方深刻反省歷史罪責,認真汲取歷史教訓,停止靠渲染‘周邊緊張局勢’、炒作涉華話題掩蓋自身擴軍強武的真實意圖,以實際行動取信於亞洲鄰國和國際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