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擬在格陵蘭島建科考船基地

參考消息網5月4日報道 據《日本經濟新聞》5月1日報道,日本政府爲開展北冰洋研究,決定向丹麥格陵蘭島派出新造的破冰船,爲世界各國研究人員收集觀測數據奠定基礎。北冰洋的航線開拓和資源開發值得期待。日本政府此舉也出於對俄羅斯等國壟斷北冰洋調查的擔憂。

日本前外相上川陽子於1日前往格陵蘭島,爲部署“未來Ⅱ”科考船向當地尋求協助。這是日本首艘具備破冰功能的科考船,計劃進行諸如氣候變化、資源、航線探測等北冰洋海冰區域的國際性研究。

“未來Ⅱ”3月剛剛舉行了下水儀式。它由日本海洋研究開發機構訂購,並由日本海事聯合公司建造。等完成船體內部工程後,計劃於2026年11月竣工,2027年夏天開始在北極地區部署。

日本政府打算對北極地區的格陵蘭島加以利用。科學研究也需要北極地區原住民和當地居民的參與。上川計劃尋求格陵蘭自治政府閣僚和丹麥議會相關人士的理解和協助。

上川陽子稱,爲了以惠及原住民的形式推進北極開發,“有必要充分了解北極的生態系統和環境變化機制等”。

受氣候變化影響,北極圈冰層融化,作爲連接東亞和歐洲的新航線備受期待。與經過蘇伊士運河的航線相比,經過北極圈的航線可使日本和歐洲的距離縮短30%至40%左右,有助於強化供應鏈。

冰層融化也增加了開發石油和天然氣等資源的可能性。格陵蘭島等地被認爲儲備着豐富的稀土類地下資源。

在北極周邊的經濟活動和環境保護等方面,由美國、俄羅斯、加拿大等有領土處於北極圈的國家組成的北極理事會一直是對話的舞臺。日本也以觀察員身份加入其中。但是,2022年俄烏衝突爆發後,北極理事會陷入癱瘓。

俄羅斯在北冰洋沿岸的領土面積很大,人們對其在情報收集、資源開發等方面實施壟斷的擔憂加劇。(編譯/劉潔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