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立擬售日本白電業務,日本品牌爲何紛紛“賣身”海外?
據日經中文網最新消息,日立製作所正考慮出售其日本國內白色家電業務,交易估值或達1000億日元至數千億日元。三星電子等企業已表現出收購意向。
日立此次擬出售的白色家電業務由其子公司日立GLS運營,主要面向日本國內市場,產品涵蓋冰箱、洗衣機等。財報顯示,2024財年該業務銷售額同比微降2%至3676億日元,但調整後EBITA增長13%至392億日元,儘管盈利有所增長,但銷售額下滑或許讓日立看到了該業務發展的瓶頸,出售業務或是其戰略調整的重要一步。
若交易達成,日立將成爲繼三洋、東芝、夏普之後,第四家向海外出售家電業務的日本巨頭。東芝早在 2016 年就將白電業務出售給美的,2018 年出讓個人電腦業務 80.1% 的股份給夏普,2025 年又把映像解決方案公司 95% 股權賣給海信。鴻海於 2016 年收購夏普;松下多次分別出售三洋的洗衣機、冰箱、電視等業務,其中 2012 年將三洋在日本及東南亞的洗衣機和冰箱業務出售給海爾。曾經在全球家電市場佔據重要地位的日本家電企業,如今紛紛踏上轉型之路。
有業內人士分析,日本家電企業集體轉型背後存在多重動因。隨着全球家電市場競爭日益激烈,新興經濟體的家電企業憑藉成本優勢和快速的市場響應能力,不斷搶佔市場份額,給日本家電企業帶來了巨大壓力。
在技術層面,家電行業技術更新換代速度加快,以海爾、美的爲代表的中國企業憑藉活躍的技術創新能力和產業鏈優勢角逐全球市場,日本品牌的市場空間被持續擠壓。有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中國產品在日本洗衣機進口總額中佔比88.2%,達1337億日元(約66億元人民幣);中國產品在日本冰箱進口總額中也佔比62.6%,達1410億日元(約70億元人民幣)。
出售家電業務並不意味着日本家電企業的衰落,而是它們在新形勢下的一種戰略選擇。此次日立白色家電業務的出售計劃,也將爲全球家電產業的競爭格局帶來新的變數,後續發展值得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