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韓破冰「1原因」與臺灣有關!李在明出訪首站 選東京棄華府

▲南韓總統李在明23日出訪日本東京,與日本首相石破茂進行會談。(圖/達志影像/美聯社,下同。)

記者吳美依/綜合報導

南韓總統李在明展開上任後首次出訪,與前任者不同的是,他破天荒地選擇東京、而非華府作爲外交首站。CNN指出,日韓關係近期明顯升溫,背後原因除了經濟之外,也有安全考量,其中潛在的臺海衝突更是關鍵之一。

李在明與日本首相石破茂會面後,發佈睽違17年的聯合聲明,承諾在人工智慧(AI)、貿易及朝鮮半島去核化等領域深化合作,也宣佈成立聯合工作小組,應對共同挑戰,包括人口老化與出生率下降。不過最引人注目的,卻是2位領導人的溫情互動。李在明甚至在會後表示,「這是我們第2次見面,我覺得我們就像親密朋友一樣。」

20世紀上半葉,日本殖民朝鮮半島30多年,這段歷史長期以來都對日韓關係蒙上陰影。李在明的語氣出現驚人轉變,也令人不容忽視。他2023年嚴厲批評前總統尹錫悅與日本舉行峰會,簡直就是「東京的傀儡」,但今年6月上任以來,其態度顯然變得更加務實,甚至在南韓光復節宣稱日本爲「經濟成長不可或缺的夥伴」。

CNN指出,日韓關係近期解凍,不僅僅關乎外交,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太平洋以西正在發生的事。2國目前都在應對與華府的不穩定關係,美國總統川普無法預測的外交策略,導致曾經穩定的盟友關係出現疑慮。

東京天普大學(Temple University)亞洲研究教授金斯頓(Jeffrey Kingston)直言,「問題在於,川普善變且唯利是圖的外交手段讓所有人都不安。我認爲在背叛烏克蘭的事件之後,很多美國盟友都在質疑,美國安全承諾到底意味着什麼?」

在日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經常被視爲警訊,前首相岸田文雄就曾經警告,「今日烏克蘭、明日東亞」。東京與首爾對於北韓日益擴大的核武庫,以及平壤與莫斯科日益深化的合作,都感到越來越焦慮。

另一個擔憂則是潛在的臺灣衝突,隨着中國加大臺灣周遭的軍事行動,日韓越來越擔心緊張關係可能在他們家門口演變成衝突。如果真的發生,美國會介入嗎?或者正如最近美俄領袖峰會,川普或者未來的美國總統,會試圖與一名獨裁領導者達成協議,而臺灣卻不在談判桌上?

▲川普與普丁15日在阿拉斯加會面。(圖/路透)

除了安全疑慮,川普的貿易戰也衝擊2國經濟。儘管日韓均與美國達成協議,延緩部分關稅,但汽車零件與鋼鋁的關稅上調,仍對圍繞着汽車與科技業而建立的經濟體,造成沉重打擊。

與此同時,日韓也必須謹慎處理與最大貿易伙伴中國的關係。僅管2名領袖都不支持川普對習近平的對抗立場,仍必須在不損害自身經濟利益的情況下,應對華府的要求。

此外,日韓建立夥伴關係的一大障礙,還有日相石破茂可能辭職,因爲在執政黨失去國會多數席次後,他面臨日益增長的下臺壓力。如果石破茂真的辭職,如何確保合作關係延續下去,將是維繫2國關係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