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稻米豐收還翻價2倍!農家笑呵呵 產業憂喜參半:10年後恐有危機
日本稻米今年豐收,價格卻無法下降。情境示意圖。 圖/Ingimage
日本農林水產省近日公佈,今年的稻米預估收穫量約爲747萬噸,較去年大幅增加68萬噸,達到自2016年以來的新高紀錄。但豐收的消息並未立刻反映在消費者端。來自「朝日新聞」的報導指出,儘管產量大增,市場米價卻持續高檔盤旋。在這憂喜參半的豐收背後,日本稻米產業正面臨複雜的挑戰,以及農家在市場波動和高齡化浪潮中的掙扎與轉型。
在新潟縣魚沼市,高齡73歲的稻米農家關隆,面對堆積如山的米袋,臉上洋溢着滿足的笑容,「價格比前年漲了兩倍!以前米價太便宜,現在是寶山啊!」他種植的魚沼產越光米今年收穫量達330噸,創下他個人的歷史新高,這歸功於他擴大了種植面積。一噸米能賣到70萬日圓(約新臺幣14.2萬元),這在過去是「難以想像的價格」。
但爲何在預期豐收下,米價仍居高不下?流通經濟研究所首席研究員折笠俊輔分析,主因在於收米商與農會年初基於對夏季氣候不穩的擔憂,預估歉收,因此提高對農家預付的「概算金」,導致收購價格上漲,最後連帶影響了超市的零售價。不過,市場變化很快。部分批發商的倉庫裡,已堆滿新米,甚至有農家開始考慮降價求售,以緩解倉儲壓力。一位新潟農家反映,由於找不到買家,稻米無處可放,不得不支付租金借用外部倉庫。他們表示,雖然考慮降價,但設備投資高昂,如果降價太多,也會虧本。
另一位稻農小林俊一,因罹患第4期肺癌,體力不濟,去年起將耕種40多年的1.2公頃農地全部交給關隆代耕。關隆認爲,再過十年,稻農平均年齡將達到80歲,屆時會面臨無人種植的困境,唯有大規模化才能持續經營。日本稻米產業在創紀錄豐收的榮景下,同時面臨價格僵化、市場滯銷與農家高齡化的多重挑戰,這都是日本農業界亟需正視的嚴肅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