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專家揭腸道藏有「神秘好菌」 醫:增強癌症治療效果3倍

▲日本研究發現腸道菌相與免疫療法的效果息息相關,並發現好菌「YB328」可顯著增強療效。(圖/pixabay)

記者邱俊吉/綜合報導

腸子裡益菌多,竟可以幫藥物療效加成。臺北榮總婦女醫學部遺傳優生學科主治醫師張家銘今於臉書分享, 根據國際頂尖期刊《Nature》最新發表研究,腸道菌羣的多樣性,是啓動癌症免疫療法的關鍵,且能大幅提升治療成效與存活期,且專家還在一名患者的糞便檢體中找到可喚醒免疫系統的「神秘好菌」。

張家銘於臉書粉專「基因醫師張家銘」分享,此研究由日本國家癌症中心進行,團隊分析癌症病人的腸道菌相與免疫反應,發現菌種愈多樣、好菌愈多的患者,「CD8+」T細胞反應愈強,這可使免疫療法效果更好,整體生存時間也拉長,反之若菌相單一或壞菌多,免疫細胞較不活躍,療效也打折扣。

此外,研究發現一株來自反應良好病人腸道的菌種「穆氏人腸微菌」(Hominenteromicrobium mulieris, YB328),能促使一種名爲「CD103+CD11b−」的樹突細胞成熟,進而喚醒CD8+ T細胞,使免疫系統主動攻擊腫瘤。團隊進一步將患者依照腸道中此菌多寡分組,證實有此菌者治療反應超過他人3倍。

在小鼠實驗中,團隊發現YB328 若合併免疫療法,腫瘤縮得較快,腫瘤中的CD8+ T細胞也大幅增加,而腸道內無此菌或由壞菌主導的小鼠,則幾乎看不到療效,也證實腸道菌相若缺乏「啓動鍵」,恐影響免疫療法效果。

張家銘寫道,目前YB328未市售,但提升腸道菌多樣性並非無計可施,多攝取膳食纖維豐富的食物,如蔬菜、水果、豆類與全谷,都可提供好菌營養,充足睡眠、情緒穩定與規律作息,也有助菌相平衡,若吃多油炸、加工、含糖食品,則會助長壞菌。

張家銘提醒,癌症治療的效果可能不只來自藥物,現在的飲食及生活習慣,可能都會影響未來的治療,所以與其擔心下次健檢報告的紅字,不如從今起多設法爲腸道種下多樣化的健康菌羣。